“國民豆奶”豆本豆上市已一年有余,且喜憂參半。一方面,經銷商庫存高企的呼聲此起彼伏;另一面,銷售良好且節(jié)節(jié)攀升。究竟哪一面更真實?
庫存告急
“新青梅4000余件,甩貨,打包一件10元。”一代理達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達利)旗下飲料產品的經銷商,向同行們發(fā)出了這樣的“求救”信號。此舉意味著,放棄。
所謂“新青梅”,是達利旗下的一款茶飲料,本叫青梅,實際上就是“青梅配綠茶”。改了包裝和口味后,圈里人為了區(qū)別老款,這么稱呼。
半晌,有人回了個價兒,“一件5元,如果日期再差一些(臨期),就3元了。”
一件,實際上是一箱,500毫升裝15瓶。在某電商平臺上,一箱的售價是48元。“4000多件,相當于一整車還多。”前述回價兒的人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最近處理新青梅的突然多了起來,廣東、河北、河南,遍地都是……而此前已被媒體曝光的豆本豆的情況也沒好多少。
事實上,有關達利旗下飲料產品的“庫存”一直被行業(yè)人士詬病,甚至有觀點認為,其上市后表現(xiàn)還不錯的業(yè)績也多虧了那些停留在經銷商倉庫或是充斥在渠道里的庫存。
數(shù)據顯示,2017年達利業(yè)績穩(wěn)步提升,收益同比增長11%,營收198億元。
“飲料板塊營收85.98億元,增速高達12.5%,遠遠高于飲料行業(yè)平均增速,其中樂虎及豆本豆兩大品類表現(xiàn)突出。”達利在官網上如此表述。
“豆本豆”,是達利近兩年來頗具爭議的一款產品,其知名度遠比新青梅高出很多,在“國民娘娘”的廣告支持下,去年完成了10億元的銷售。
然而,今年2月末,豆本豆產品的庫存問題爆發(fā),并被媒體曝光。報道提及,“豆本豆廠家壓貨嚴重,終端動銷緩慢,庫存大量積壓臨期,廠家卻不提供任何解決辦法和解決措施……”
如今,兩個月過去了,類似的情況依舊在發(fā)生。
不堪承受
“一直有人在甩豆本豆的臨期貨,河北、山東、浙江、安徽……”前述可以幫忙處理臨期產品的行內人說。
更有資深從業(yè)者向新金融觀察記者透露,如今的“重災區(qū)”是貴州和廣西,市場和渠道的產品積壓,遠比想象中嚴重。
一試圖通過自媒體維權的貴州區(qū)域的經銷商稱,他的主要問題是:老貨、過期貨不處理;業(yè)務員、主管相繼辭職,公司一直不聞不問;陳列、促銷等代墊費用經理一直口頭上答應核銷,但是實際上不予核銷;壓貨問題嚴重,不顧老貨還有多少、動銷有沒有,都要求發(fā)貨,如果不發(fā),就用費用作威脅不予核銷,實際上發(fā)貨了也沒有核銷…… 共2頁 [1] [2] 下一頁 深圳黃金地塊傷疤:達利花園項目仍處爛尾等待救贖 “豆本豆“成達利食品業(yè)績黑馬 “跟隨戰(zhàn)略已顯渠道軟肋 科達利上市首年扣非凈利潤腰斬 募資買30份理財產品 科達利上市首年經營質量下滑 實控人已五次質押股權 達利食品困局:新推豆奶強勢要求經銷商消化庫存 搜索更多: 達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