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新零售陣線 >> 好公司頻道 >> 正文
華米單飛上市背后:小米生態(tài)鏈公司心態(tài)微妙 圍城難進難出

  外面的人想進來

  小米電視CEO王川來深圳談合作,一年來了兩次。富士康事業(yè)部群前總負責人謝冠宏錯過了第一次,不想錯過第二次。

  謝冠宏是郭臺銘的愛將,拿下過Kindle訂單,2012年郭臺銘決定要乘風口做互聯(lián)網電視,最終在樂視及小米之間選了前者。

  彼時王川的小米電視才剛成立,名不見經傳,謝冠宏已在富士康管理3萬人的團隊。半年后,謝冠宏50歲,失業(yè)了,成了甩手兩空的創(chuàng)業(yè)者。王川再來,不談電視,建議他幫小米做耳機,跑量快,毛利也高。

  2012年手機配件的銷售額上漲了32%,其中需求量最大的就是耳機。

  謝冠宏徹底聽了進去。2013年底,由雷軍和順為資本投資,加一聯(lián)創(chuàng)成立,成為了小米的第一家生態(tài)鏈公司。

  后來劉德回憶,那時小米太小,“行業(yè)大佬都不認”,合作只好找創(chuàng)業(yè)公司,也便于管理。無論供應鏈還是制造工藝,謝冠宏輕車熟路,正是小米缺乏的。團隊又都是在富士康共同進退的部下,省去了磨合,是理想的孵化對象。

  2013年下半年起,劉德馬不停蹄地見團隊,四年過去投了100家,至少一半都是這樣從零開始。有人問劉德,小米干嘛做那么多產業(yè)投資,不做戰(zhàn)略投資?他總結,“小米生態(tài)鏈看似都是產業(yè)投資,其實打包來看是重大的戰(zhàn)略投資。”

  2013年小米賣出了1800多萬部手機,全國排名第五,但市占率被四名的酷派拉開了距離。競爭激烈,手機難做是共識。雷軍開始在內部提,不能放棄物聯(lián)網,除了手機,還要吃別的品類。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一種對沖,業(yè)務越多元,小米抗風險能力就越強。”劉德說道。另一位接近小米的人士告訴《財經》記者,這種思路在小米做生態(tài)鏈時已經想清楚了。

  最初設想是從手機周邊開始,先吃大的品類。由于與手機強相關,耳機是其中之一。很長一段時間內,加一聯(lián)創(chuàng)都是小米唯一的耳機供應商。

  只要小米在,就有持續(xù)穩(wěn)定的訂單。“初創(chuàng)那會兒,可以把我們看成另一個富士康。”加一聯(lián)創(chuàng)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林柏青對《財經》記者說道,作為謝冠宏的舊部,在負責公司品牌之前,他管理研發(fā)。

  按照富士康的模式,公司為小米提供從設計到生產的ODM服務,小米網則主要負責渠道銷售,MIUI負責引流,然后再按去除成本后的利潤進行分成。一位投資人對《財經》記者說,實際上這些廠商把過去的渠道成本轉嫁給了小米。對雙方而言都是輕裝上陣。

  發(fā)展四年,公司已形成了完整的聲學研發(fā)體系及品控流程。但創(chuàng)業(yè)初始,團隊野蠻生長,一門心思沖銷量。

  公司里沒有專業(yè)的調音團隊,就謝冠宏和林柏青還算發(fā)燒友,恨不得親自上陣。兩人頭天在辦公室一起試音,滿意后,第二天就送到工廠開始量產。最瘋狂的時候,一口氣能出好幾款。

  有一次,林柏青帶著厚厚一疊產品簡報去見雷軍。辦公室里,林斌和王川也在,三人把他圍成一個圈。林講完后,雷軍說,第一不要用PPT,太見外。第二,你知道開這樣效果的會議,我們損失了多少錢嗎?意思是產品要專注。

  產品思路調整后,2014年3月第一款小米活塞耳機在小米網開賣,售價49元,以接近成本的價格迅速打開了市場。總共賣出了1000萬條,增長曲線幾乎跟手機持平,是當年小米生態(tài)鏈上繼手機后的第二大品類。

  造富也有代價,兩者達成的默契是,前期不要利潤,賺到的都投進去,算大賬,不算小帳。至今有人詬病,小米用低價殺入市場,似乎勝之不武。反過來看,正是不要利潤、用錢換時間,快速建立了規(guī)模壁壘。

  供應鏈被徹底改造了。2015年中國耳機市場的容量是4000萬,小米吃掉了一半,最好的供應鏈資源和價格都向小米傾斜。在深圳營業(yè)額處于十億級別的品牌耳機公司受到了巨大沖擊。擺在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么一門心思抱小米大腿,要么在細分領域突破。否則就是死亡。

  可以這樣總結小米生態(tài)鏈的造富能力,坐擁3億的用戶群,國內第三大電商小米網的渠道,以及因量大帶來的成本更低的供應鏈。

  耳機的成功開始迅速被復制到其他品類,先是紫米的移動電源,然后是智米的空氣凈化器以及華米手環(huán)。故事從“互聯(lián)網”變成了“物聯(lián)網”,雷軍提出要做100家,“這是小米唯一可以突破BAT格局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推高了小米的估值,投資人開始相信,“小米不是一家單純的手機公司”。2014年底,小米完成E輪融資,估值450億美金,幾乎比肩Uber。

  但并不是所有的企業(yè)都愿意抱小米的大腿。劉德幾年來見了600多家公司,實際投資的只有不到100家。“要么價值不和,要么不太聽勸”。一位深圳藍牙耳機廠商對《財經》記者表示,曾因接受不了利潤太低,與小米失之交臂。另一方面,也怕自己公司的自主品牌賣不過小米,再也沒有機會翻身。

  大部分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小米”開始變成一種自帶光環(huán)的符號。不僅是供應鏈,即使在資本寒冬,這種背書也讓大部分企業(yè)順利拿到融資。

  2014年12月,公司成立剛一年,華米科技宣布獲得3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估值超過3億美元。另一位做VR的生態(tài)鏈企業(yè)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記者,寒冬死了大批VR企業(yè),但由于小米的背書,公司順利拿到融資。

  Ninebot創(chuàng)始人兼CEO高祿峰也承認,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的身份幫了大忙。不光是融資背書,就是拿出來盤資源,也令人信服。

  2015年3月公司獲小米、紅杉資本領投的8000萬美金,希望買下平衡車鼻祖Segway。Segway做了十年,僅賣出了10萬臺,小米更接近消費者的價格優(yōu)勢是說服對方接受收購的主要原因。收購一完成,公司估值10億美金,成為以最快速度躋身獨角獸的生態(tài)鏈公司。此后幾年,幾乎沒有平衡車公司再拿到過投資。

4頁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小米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