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資收購優(yōu)酷土豆一年半后,阿里巴巴大文娛這條“貪吃蛇”又吞下了一個大家伙。
3月21日,阿里巴巴宣布已經完成了對于國內最大票務網站大麥網的收購。后者將做為阿里的全資子公司,整合進阿里巴巴大文娛版塊。

大麥網發(fā)布的阿里大文娛“快樂版圖”
從2014年7月以D輪投資人身份進入大麥,持有大麥網32.44%股份,到三年之后完成全資收購,阿里巴巴對這家公青睞已久。阿里大文娛董事長俞永福甚至在公開信中把雙方的合作形容為“持續(xù)三年的認認真真的戀愛”。
在三年的“戀愛”期間,大麥網和淘票票等阿里的票房平臺達成了戰(zhàn)略合作,把淘票票的業(yè)務從電影擴展至演出、體育等泛娛樂行業(yè),想要打造具備線上線下雙向宣發(fā)能力的營銷平臺。
過去三年,也是阿里巴巴從無到有建立大文娛版塊的三年。從成立阿里影業(yè)、阿里體育,到收購優(yōu)酷土豆、蝦米音樂,再到整合UC、微博,逐步完善自己的文娛產業(yè)的布局。
收購大麥是這個布局中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它在線上票務領域的領先地位,還是對于線下整個演出和賽事的輻射能力,都能夠與阿里大文娛現有的業(yè)務產生合作的可能性。
俞永福表示,阿里音樂將是大文娛板塊中首個同大麥網實現業(yè)務打通的部分,不僅“在線演出票務結合音樂應用,實現用戶數據打通”,還要“以粉絲為核心,聯(lián)動藝人、票務資源,形成以粉絲、藝人、平臺三方聯(lián)動的’線上+線下’音樂營銷模式,實現阿里音樂的業(yè)務升級”。

交易完成后,創(chuàng)始人曹杰、馮宇鴻將離開大麥網管理者的位置,由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文化娛樂集團秘書長張宇出任大麥網CEO。在未來,曹杰將作為大麥網的特別顧問。
阿里巴巴和大麥網均以“暫不方便”謝絕了我們的采訪,不過這樁看似圓滿的聯(lián)姻背后,其實也隱藏著焦慮和無奈。
賣了14年的演出票,依然賺不到什么錢

大麥網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演出票務平臺
大麥網成立于2003年,前身是中國票務在線。算到今天,已經做了14年的賣票生意。
當時,創(chuàng)始人曹杰最早的工作重心都在快遞平臺“小紅馬”,票務只是旗下的一項附屬業(yè)務,然而僅在兩年之后的2005年,大麥網的規(guī)模已經跟小紅馬并駕齊驅。
大麥網的迅速成長得益于音樂行業(yè)在受到互聯(lián)網沖擊后,收入重心由專輯售賣轉向了現場演出。演出市場的發(fā)展催生和滋養(yǎng)了在線票務。到了2009年,小紅馬和大麥網的地位發(fā)生了翻轉,小紅馬在競爭激烈的快遞市場退出,成為了大麥網的一個部門,只負責票務的物流。
根據大麥官網上的數據,到了2013年,也就是大麥網成立后的第10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3.5億元,位居全國第一。同時,占國內可市場化票務部分的60%以上。
盡管交易額連年上漲,但演出票房并不是一個足夠賺錢的生意。為了不斷的擴張占領更多的市場分額,大賣網先后完成了三輪融資,通過售賣公司股份來換取公司的發(fā)展空間。
以永樂票務為代表的競爭對手,以及大量二手黃牛市場的存在,使得大麥并不能夠“一家獨大”,獲得足夠強的話語權。為了爭奪一些重要演出的銷售權,票房平臺往往需要付出更多的代價,甚至“什么錢都不賺”。 共2頁 [1] [2] 下一頁 阿里巴巴為何收購大麥網?這就是答案 紐約時報:阿里假貨盛行 美國小企業(yè)主維權難 阿里影業(yè)再吞合一影業(yè) 頻繁收購仍難穩(wěn)業(yè)績 一個吃喝玩樂的項目 為什么拿到了阿里的投資? 全球零售品牌價值榜發(fā)布:阿里巴巴進前三 搜索更多: 阿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