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處市場邊緣的觀致汽車,因一條“裁員”消息重新回歸公眾視野。近日,有消息稱,去年觀致虧損或將超過18億元,為了應對中國汽車市場越來越激烈的競爭,觀致汽車開始精簡工作崗位,以專注向新能源車企轉型。此后,針對裁員的說法,觀致內部人士透露,該消息屬于誤讀,人員精減已經在兩年內完成,并不存在“開始”一說。
盡管觀致汽車的裁員兩年前就已開始,但內部降低昂貴的人力成本卻是不爭的事實。不過,有業(yè)內人士表示,在經歷了巨額車型開發(fā)費用、人力成本后,觀致也嘗到了此前“攤大餅”式運營模式帶來的苦果。對于觀致而言,裁員只是控制成本,最主要的是自身不強的“造血”能力,何時能夠達到盈虧平衡點,仍是觀致繞不過去的一道檻。
“燒錢”模式難以為繼
品牌創(chuàng)立之初,觀致打造的豪華團隊曾讓眾多車企羨慕不已,但如今高企的人力成本卻成為觀致想甩的包袱。近日,有消息稱,觀致開始著手精簡工作崗位,以降低人力成本。對此,觀致內部人士透露,不存在“開始”一說,近年來觀致一直在精簡工作崗位,目前基本到位。
按照觀致的說法,從2015年開始,觀致開始裁員精簡工作崗位,目前觀致的員工數量已從2350名將至1910名。其中,除80名工程承包商和工人外,大部分為手拿高薪的非中國籍雇員和高級雇員。業(yè)內普遍認為,觀致重金組成的豪華團隊,占用大量資金,但收到的效果卻并不理想,裁員已成為觀致降低成本的手段之一。
事實上,重金組建汽車團隊的企業(yè)并非觀致一家,目前在多家互聯網汽車創(chuàng)業(yè)公司中,挖腳汽車高管和人才已成為創(chuàng)業(yè)公司的趨勢。然而,對于觀致汽車而言,作為并非從零起步的重資產公司,顯然在銷量尚未打開的局面下,這種模式已成為一種負擔。
業(yè)內人士表示,觀致打造了一支豪華團隊,但在觀致3推出后,觀致并未給出長遠戰(zhàn)略規(guī)劃指明方向,造成企業(yè)內部溝通成本高企,團隊間的配合出現極大問題。而精減人員,不僅能夠降低人力成本,也能夠以現有人員重新獲得凝聚力,以應對今后企業(yè)發(fā)展需要。
自身造血難補虧損
對于觀致來說,降低人力成本只是扭轉虧損局面所走出的第一步,降低運營、制造、銷售等成本,成為擺在觀致面前更大的難題。
觀致汽車成立于2007年,是奇瑞汽車和以色列集團旗下Kenon Holdings共同出資組建的合資企業(yè)。數據顯示,觀致汽車至今已累計投入150億-160億元,其中研發(fā)資金70多億元。根據去年12月Kenon Holdings公布的三季度財報顯示,三年間,觀致汽車累計虧損超過60億元。據觀致方面統(tǒng)計,去年觀致銷量為2.4萬輛,同比增長高達70%,但仍未完成此前制定的3萬-6萬輛的年銷量目標。 共2頁 [1] [2] 下一頁 觀致汽車股東輸血5億前景仍未卜 整體戰(zhàn)略飄忽不定 明星企業(yè)零度智控陷裁員風波 預期樂觀致貨物積壓 車市狂歡背后誰黯然神傷:觀致高端路未成 特斯拉頻惹禍 觀致預計2017年現金流扭虧 經銷商網絡仍有空白需覆蓋 奇瑞救場不解渴 觀致后勁不足 搜索更多: 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