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視究竟是一家怎么樣的企業(yè)?最近它又站在風口浪尖上,大部分人是盲人摸象,對只看冰山一角。本篇文章將從財務、經濟學的角度,來分析這個問題。 先來梳理一下樂視最近這一周都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1、樂視供應商討債,涉及規(guī)模巨大(雖然事后否認了);
2、賈躍亭內部信承認,現階段擴張過快,資金鏈緊張;
3、樂視股價連續(xù)多個陰跌;
4、樂視昨晚,傳出順風欠款(又辟謠了);
5、高管增持3億股票,維穩(wěn)股價;
這一系列的信息,都表明樂視當下出現了資金鏈相當脆弱,有重大的商業(yè)信譽風險,很容易出現擠兌風波,直接猝死。
想要了解樂視究竟是一家怎么樣的公司,有必要先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樂視是不是一家旁氏騙局公司?
樂視究竟是否涉及洗錢?
樂視商業(yè)模型是什么?
目前樂視所面臨的囚徒困境?
賈躍亭在面對這樣的困境時,做出的抉擇和依據是什么?
樂視類似的模式,是否有成功案例?
樂視是不是一家旁氏騙局公司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對旁氏有一個了解。
龐氏騙局,最典型的就是麥道夫案,幾個典型特征:
√、拆東墻補西墻
√、一直不停融資
√、新債償還舊債
√、不進行實際投資
最后一個才是旁氏騙局的根本特征。通俗說:只進行消耗和維持性活動,不進行生產性活動。因而崩盤是必然,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而已。像麥道夫,能力超強,也就維持了20年。
但樂視不一樣,它有實際業(yè)務,比如視頻、樂視體育、手機、電視等等,看得見摸得著,而且規(guī)?焖贁U張。樂視的造車,目前也是有一定進展,至少不是游俠那樣的,發(fā)布會開的比樂視早,但連個影子都沒有,好歹樂視目前有自己的實際車子,雖然沒有量產。
(新聞爆出:美國內華達州政府發(fā)出警示,樂視拖欠建廠工程款,正好也說明,樂視是實打實的搞投資建設去了)
樂視和旁氏騙局沒有半毛錢關系。
樂視是否涉及洗錢
我的一位朋友,對于樂視是否涉及洗錢,提出了疑問:
“我老師以前做政經的,他懷疑做汽車、去美國、去俄羅斯市場就是為了給高層洗錢。”
這位朋友呢,他的出發(fā)點,就是很多人比較喜歡的一種看法——換美元資產,趕緊逃走。
要回答是否涉及洗錢的問題,先來了解洗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所謂洗錢,簡單說:把非法的錢,合法化。通過構建虛假業(yè)務,產生虛假現金收入,合法合理入賬,最后轉移到銀行系統,成為合法的錢。
舉個例子
假如有一筆非法的巨款現金,你肯定不能直接存到銀行。你是幾萬幾百萬,可能銀行系統不會很在意。但如果你有幾千萬甚至數億的現金直接存款,商業(yè)銀行在央行的反洗錢系統下,就會警覺。你必須有對應的實際業(yè)務解釋你的現金交易,否則就會遭受調查,一調查往往問題就出來了。
以大家熟悉的電影行業(yè)洗錢,你充當某個電影投資人,投資某部大片,參與分紅。然后你和電影院商量好,你用非法的現金,去購買電影票,空放包場,現金變成影院收入,屬于名義上合法票房收入。由于你(電影投資方)、制片方、影院有協議,合理費用化做賬,最后這筆錢就變成了投資大片的分紅收入。
最終,將非法來源的巨款通過投資分紅合法化了,也就是自己買自己票房。
這是洗錢的整個思路。
樂視呢,激進的進行投資、有點盲目的擴建工廠,雖然有些買地皮(有炒房的嫌隙),但那是基于業(yè)務本身合理需求,且不具備邊際成本為零(多賣一張電影票,不發(fā)生支出)的客觀條件,難以和洗錢沾上邊。
顯然,說樂視參與了洗錢這種想法,是經不起推敲的。
可能相對合理的猜測是:樂視幫助某些人轉移資產。
但目前,樂視做的事情里,沒有被爆出收購的資產實際是屬于自己名下的(也就是左手倒右手)。況且,要轉移資產,找一家投資機構就可以了,找樂視純屬費力不討好。
所以樂視既沒有洗錢可能,也沒有幫助某些人“換美元資產”的可能性。
樂視的商業(yè)模型是什么
讀到現在,你會問,樂視這TM也不是,那TM也不是,那它究竟是啥?
知名媒體人魏武揮在前幾天在其一篇名為《樂視究竟是不是騙局?》文章中,表達了自己困惑:
“樂視存亡,老實講一句,我以為,已經無法用商業(yè)邏輯去衡量了。”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構建一下個情景小模型:
商業(yè)人物:俊二
時間:2000年初
活動范圍:ABC大學高校
出現的商業(yè)公司:甲水果店、乙餐廳、丙超市、丁房地產公司
傳聞關系:俊二和ABC市市委書記可能存在一定親戚關系
故事情節(jié):
俊二目前在ABC大學經營著一家甲水果店,但面臨激烈的競爭。由于俊二堅信規(guī)模經濟,推出“凡是注冊甲水果店APP的同學,都可以市場價格的六折優(yōu)惠購買”活動。隨后甲水果店學生用戶規(guī)模擴展飛速,有發(fā)展到周邊高校的趨勢。
由于水果售價接近成本,所以基本也就是不掙錢,水果店勉強盈虧平衡。但規(guī)模和用戶發(fā)展迅猛,財報數據也好看,投資人和銀行對這家水果店估值很高,也很認可。
俊二很有野心,不滿足于此,發(fā)現一個商機——以肉夾饃為主打特色餐廳。說干就干,把甲水果店股權部分抵押出去,獲得一筆資金,在學校投資裝修了乙餐廳;但由于缺乏運營資金,他讓出一部分股權進行融資,獲得資金后,餐廳開始運營。
為了快速占領市場和高效運營,餐廳主推互聯網訂餐,并且宣布凡是用“甲水果店APP賬號的同學,直接網上訂餐,相比周邊同等價位,可享受七折優(yōu)惠”。
于是又火了一把。乙餐廳的財務數據、用戶增速、規(guī)模,那是火箭般上升,雖然是虧損的,但資本市場非常認可這種“APP賬號體系”。
這種運營策略,自然對甲水果店是極大利好,投資人認為“甲水果店APP賬戶太活躍了,用戶又多,發(fā)展又快,粘性又高”,估值著魔一般的上升。
同時,對于乙餐廳這種新穎的商業(yè)模式,奉若珠寶,對其估值很高。(但沒多少人想入股)
隨后呢,又以同樣的財務手段,在學校周邊,開個丙超市。
也是類似互聯網思維模式。學校周邊的那些“友商”啊,“恨死他了”,因為又是那套“APP賬號”系統,這次是逆天的五折定價。
甲水果店“APP賬號”超級猛,估值繼續(xù)瘋狂?《舶鸭撞蛷d的股權抵押更多出去,換資金。
雖然有人開始批評他了,“這些業(yè)務都是虧錢的”,但俊二表現絲毫不動搖。
他還密切關注著政經新聞,從一些咨詢中,嗅到“學校周邊搞房地產超級有前途”。于是二話不說,進軍房地產(2000年初期)。
雖然手上沒錢,但相信“只要戰(zhàn)略眼光足夠優(yōu)秀,足夠領先,那么資金會追著我走”,于是從政府那拍了一塊地,要5000萬的土地轉讓金。
錢從哪兒來呢?從甲水果店套現抵押了更多錢,2000萬元,先交給政府。
原先這個時候,應該有投資人找他,“俊二哥,我也投資點。”
沒有像以往那樣,大家覺得房地產行業(yè)周期長、資金投入大,風險太高了。
錢不夠,政府要求繳納的期限快到了,于是他把超市進貨的資金,抽了1000萬資金出來,用于支付前期房地產投資。
還是不夠,他又抽了一部分丙超市和乙餐廳的運營資金。
結果悲劇了,還是沒人敢投資丁公司。
這個時候,那些早期給丙超市供貨的供應商說:“俊二啊,我們貨款,本來是一個月賬期,現在都三個月,你還沒還上。”
危機就這么來了,一堆人催債,說俊二你欠我工資、欠我貨款、欠我稅費……同時,大家對于甲餐廳的估值,也隨之下滑。
俊二開始在媒體上,發(fā)表公開信說:目前業(yè)務發(fā)展過快,我們將收縮戰(zhàn)線。丁房地產公司“我們不再投資了”。
由于很多人認為,俊二可能和ABC市市委書記是親戚關系(不能詳細談,你懂的),因而銀行還沒逼著把甲公司的股權抵押貸款提前償還掉。
相信諸位讀完這個情景小模型,將情景中的甲乙丙丁一一對應樂視生態(tài)相關公司;同時,我們也來梳理一下情景模型結構圖:

注:俊二沒能力讓丁進行股權融資
甲水果店不可抽走營運資金給丁【類似于樂視網(300104)不可被抽走資金,違法】
我想,寫到這里大家對樂視基本也就明白怎么一回事了。
準確的講:樂視目前的商業(yè)模式,是以樂視網為根基(雖然不穩(wěn),也不是現金奶牛),多元化擴張(每個項目基本都處于虧損階段,但有一定業(yè)務前景)。
生態(tài)公司資金來源于早期,來源于賈躍亭私人股權抵押或者變現,后期進行融資,但整體虧損越來越嚴重。
甚至出現了為了投資項目,挪用生態(tài)子公司的營運資金,采用短貸長投的手段:“短期(手機)營運資金”挪用于“長期項目——汽車研發(fā)”,拆東墻補西墻,資金鏈危機爆發(fā)。
。m然樂視前幾天有篇專訪稿子,賈躍亭否認了這一點。假如不抽走運營資金,那么樂視手機資金鏈根本不肯能斷,生產和銷售業(yè)務,本身就是一個循環(huán)。參考那個模型理解)
其中風險,有多大,大家能感受到。整體坍塌,很可能只在彈指一揮間。
共2頁 [1] [2] 下一頁
賈躍亭如何操盤“樂視系”?控制至少63家公司
樂視資金迷局:錢都燒哪兒了?
樂視激進國際化:如何才能繼續(xù)把故事講下去?
樂視的“本命年”危機:會像德隆一樣大崩盤嗎?
玩轉“別人家的”雙11:樂視生態(tài)銷服平臺發(fā)力“客場”稱霸
搜索更多: 樂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