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 >> 新消費頻道 >> 正文
“觸網”銀發(fā)族如何防范網絡騙局

  “觸網”銀發(fā)族如何防范網絡騙局

  律師建議,加強對網絡平臺的日常監(jiān)管,建立常態(tài)化巡查和抽檢制度

  3月13日訊,“老人剛學會用手機上網,就被騙了”“看到‘掃一掃領禮物’,父親就走不動道”……隨著技術進步與智能手機普及,越來越多的銀發(fā)群體跨越“數字鴻溝”,融入網絡生活。然而,由于對網絡技術和規(guī)則了解有限,風險防范意識薄弱,老年人容易掉入“數字陷阱”。

  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關注到這一問題,從技術、法律等角度就守護老年人的數字安全,促進數字環(huán)境健康發(fā)展提出建議。

  深陷“數字陷阱”案例頻發(fā)

  “您已加入平臺購物團,每個月要自動扣費800元……”近日,在杭州公安披露的一起案件中,75歲的徐某在家接到了“某短視頻平臺客服”的來電提醒。徐某一聽,趕忙表示要取消該業(yè)務。“客服”隨即表示會為徐某轉接“高級客服”,以協(xié)助其完成取消操作。

  徐某對智能手機的操作并不熟練,對方便引導徐某下載一個APP辦理取消業(yè)務,并開啟了“屏幕共享”功能。在對方“手把手”的指導下登錄手機銀行,一次次進行密碼操作和人臉識別,直到卡內余額被全部轉走,徐某才意識到被騙,損失198萬元。

  徐某的遭遇并非個例。近年來,不法分子利用數字技術設下的騙局層出不窮。隨著老年人“觸網”程度加深,針對他們的精準“圍獵”套路也越來越多。

  2024年5月,中消協(xié)發(fā)布的《2024年第一季度全國消協(xié)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指出,老年群體頻陷網絡消費“陷阱”成為當季投訴熱點之首。在“消費者投訴熱點分析及典型案例”中顯示,老年群體遭遇“陷阱”主要表現在網絡保險誤導性營銷、微短劇誘導消費、抽獎鏈接自動扣款三方面。

  此外,不少網友表示,一些直播間以虛假宣傳、打感情牌等手段誘導老年人下單,涉及金額動輒成千上萬元。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以“直播+老年人”為關鍵詞進行檢索,相關投訴近千條。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認知能力和判斷力都會下降,對新興的數字技術和復雜的網絡信息也缺乏足夠的了解和辨別能力。”北京金誠同達(西安)律師事務所主任方燕代表認為,一些不法分子正是抓住這些特點,設置“陷阱”,對老年人實現精準“收割”。

  老年人易陷“維權難—再受騙”循環(huán)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的社交圈子變窄,子女又常常因工作忙碌而無法陪伴在側,他們內心的孤獨感與日俱增。”在民建廣東省委會副主委、廣東財經大學副校長魯曉明委員看來,現實生活中情感上的空缺,使得老年人更容易將注意力集中在網絡平臺中,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老年人內心深處對社交和情感交流的渴望,迎合需求,設計騙局。

  根據第55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中,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提升至34.1%,其中60歲以上占14.1%,互聯(lián)網進一步向中老年群體滲透。

  “現有法律法規(guī)對網絡消費等行為有一定規(guī)范,但針對老年人網絡權益保護的專門、細化條款仍有不足。”方燕代表表示,對于直播間情感綁架式營銷、微短劇自動扣費等網絡陷阱,法律定性和處罰標準模糊,導致執(zhí)法司法難以精準打擊違法違規(guī)行為。

2頁 [1] [2] 下一頁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話】儒學之流變❤❤❤
    易經 | 艮卦究竟在講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謬
    大風水,小風水,風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師太重要了❤❤❤
    如何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易學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著成功的人,學習成功之道。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備13037369號-2 紅商網REDSH.com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