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犯罪嫌疑人供述,他們會給老年人買菜做飯、陪聊天,許多老年人因為人情難拒而妥協(xié),買了他們推銷的保健品。”多地一線辦案檢察官告訴記者。
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何忠偉說:“進入老齡化社會后,老年人失去社會管理和家庭的呵護,不法分子往往乘虛而入。然而,司法機關辦理此類案件時,如何合理合法地取證是一大難題。”
何忠偉的結論來自于湘陰縣政協(xié)委員張淼一份有關保健品坑老問題的提案。湘陰縣檢察院曾專門組成專案組進行調查,經過大量走訪后發(fā)現(xiàn),向老年人推銷保健品的人非常警惕,阻止陌生人進入宣傳現(xiàn)場,而且會用唱紅歌、看視頻等形式逃避檢查;老年人被蠱惑后不愿配合調查取證,甚至還認可過期保健品的療效和功能,造成專案組無法取證。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研究相關案件后認為,很多銷售人員把保健的功效惡意夸大為療效,甚至把保健品當成藥品推銷,他們通過“會銷”模式或與老年人點對點溝通、口頭方式進行宣傳,很少留下在法律上有力的證據(jù),讓監(jiān)管部門難以有效執(zhí)法。
“口頭宣傳的東西很難定性,就算去現(xiàn)場他們也不會跟我們說對老年人說的那套話,也沒有錄音視頻證據(jù),查處真的很難。”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qū)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無奈地對記者說。
綜合治理堵塞漏洞
如何避免保健品坑老的騙局發(fā)生?受訪的法律專家和相關部門人士給出自己的建議。
劉俊海認為,首先應加強對虛假宣傳的監(jiān)管。保健品騙局中的更多問題由虛假宣傳引發(fā),要從根本上解決錯綜復雜的虛假宣傳問題,就需要監(jiān)管部門出快手、下重拳。
“其次應加大正面宣傳力度,讓老年人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科學認識、理性選擇保健品,通過正規(guī)途徑購買,認準國家批準的保健食品‘小藍帽’標志,不要選擇未注冊公司的產品。”劉俊海說。
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市場監(jiān)管局相關負責人提醒老年消費者,購買保健品之前要仔細查看生產企業(yè)及經營者經營資質、產品合格證等是否齊全,認真了解使用說明及保健功效、適宜人群等關鍵內容。如果商家存在誤導消費者、夸大產品療效等虛假宣傳行為,要保留視聽資料等證據(jù),及時向相關部門投訴舉報。
“老年人缺乏溫暖,子女若經常陪伴,打‘親情牌’賣保健品就不易見效。”劉俊海說,子女應該更加關心老年人,從心理上進行疏導,提醒他們不要貪小便宜,不要輕信所謂的療效。
老年人保健品詐騙案件不僅是法律問題,更是社會治理課題。
“保健品推銷人員往往上門推銷,而醫(yī)療機構卻很難做到這一點。”閆靜怡建議,如果家庭醫(yī)生能夠到老年人家中服務,非法保健品銷售人員能鉆的空子就會少很多。
劉俊海告訴記者,全國“一盤棋”的高壓監(jiān)管態(tài)勢有效凈化了市場環(huán)境,但根除保健品亂象關鍵在于持續(xù)發(fā)力,打好“持久戰(zhàn)”,防止問題死灰復燃。
“要探索推進食品藥品領域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訴訟請求,讓違法者痛到不敢再犯。”最高檢第八檢察廳副廳長徐全兵認為,可以通過讓違法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加大違法成本,從而震懾和警示潛在的制假售假違法者。
來源:法治日報 記者 趙婕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保健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