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10月15日電,10日,銀保監(jiān)會發(fā)布《中國銀保監(jiān)會辦公廳關于開展銀行保險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整治工作的通知》,其中在互聯網上強制搭售保險的行為被明確列為整治對象。
新華社記者調查發(fā)現,當前市場中仍存在不少互聯網貸款平臺通過強制搭售保險等方式變相收取“砍頭息”,涉嫌嚴重違規(guī)違法。被迫投保的借款人則大都面臨退保難、維權難,合法權利得不到保障。
要想把款貸,先交保費來
“不買保險就借不了錢,買了保險又不給合同,簡直是強買強賣!”
日前,杭州市民孫女士投訴稱,自己在“快閃卡貸”平臺借款20000元,卻實際只到賬18040元,有1960元被平臺擅自投保了上海人保的人身意外險和個人銀行賬戶資金安全險。
類似情況不少。上海市民劉先生投訴稱,9月初在“小黑魚”平臺上借款1500元,實際到賬金額僅為1125元,有375元未經劉先生同意被直接扣除,名目是“購買意外團險費”。
記者了解到,今年7月,中國銀保監(jiān)會在《關于開展現金貸等網貸平臺意外傷害保險業(yè)務自查清理的通知》中要求保險公司立即停止通過現金貸等網貸平臺銷售意外傷害保險業(yè)務,且明確要求“持續(xù)監(jiān)測已停止合作的現金貸等網貸平臺是否存在私自銷售意外傷害保險的情況,如發(fā)現應立即制止”。
然而記者調查發(fā)現,市場實際情況是,已“被保險”貸款人,一次性繳納了保費的,費用無法退回,分期繳納的,仍要按月向平臺繳納。而新增貸款業(yè)務中,仍有網貸平臺強制搭售意外險或保證保險。
陜西的同先生,今年9月底在“甜橙金融”網絡平臺借款后發(fā)現,除利息外,自己每月還要額外支付114.58元的保費。而這費用來自網貸平臺強制搭售的一筆眾安保證保險。
一名業(yè)內人士向記者透露,近年來,網貸平臺收費名目“花樣翻新”,會員費、手續(xù)費、服務費、商城返現等手法層出不窮。金融專家指出,這些費用本質上都屬于變相“砍頭息”。
有網貸平臺十倍高價強制搭售保險
為何網貸平臺熱衷于強制搭售保險等手法呢?業(yè)內人士稱,是為了能夠規(guī)避法律法規(guī)及監(jiān)管規(guī)則。
北京志霖律師事務所律師趙占領告訴記者,我國金融監(jiān)管機構明確禁止“砍頭貸”“砍頭息”。另外,目前相關法律對民間借貸劃定了“兩線三區(qū)”,兩線指24%和36%的年利率。簡單來說,年利率在24%以下為司法保護區(qū),按照法律,必須償還相關利息;年利率超過36%為無效區(qū),這部分利息可以不還;年利率在24%—36%之間為自然債務區(qū),如果沒還,法院不會受理出借人的追款請求,如果已經還了,法院也不會受理借款人的追回請求。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互聯網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