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公司提供的保價服務(wù)并不等于保險,也并非保價多少就賠付多少
快遞保價,究竟保護的是誰?
專家表示,應(yīng)盡快完善法律或制訂行業(yè)標準,解決當前消費者維權(quán)難現(xiàn)狀
保價2.1萬元寄的根雕擺件受損最多只賠5000元;保價4000元寄的電腦受損只賠800多元;保價3000元寄送的游戲主機板顯卡槽損壞,卻以收貨后超過24小時才申請理賠為由不予賠付……
當消費者滿心歡喜打開期待已久的快遞包裹卻被里面損壞的貨物潑了一盆冷水時,一些快遞公司非但沒有像被期待的那樣擔(dān)責(zé)并賠償、給消費者安慰,而是告訴消費者:“不好意思,所謂保價,其實不是完全按照保價金額進行賠償?shù)摹?rdquo;
不少消費者認為,只要買了這項快遞保價服務(wù),就相當于給這份包裹上了保險,損害或者丟失的話就會按照保價金額進行賠償。但《工人日報》記者近日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原來快遞公司提供的保價服務(wù)并不等于保險,也不符合保價多少就賠付多少的一般認知。
“一到賠償就認為不值這錢了”
福建龍巖的章女士為了賠償?shù)氖虑橐呀?jīng)和順豐速運(以下簡稱順豐)周旋3個多月了。
今年4月24日,章女士通過順豐從福建省龍巖市寄送一個根雕擺件到北京,并按照2.1萬元的聲明價值(保價金額)交了保價費用。4月26日,收件方拆包時發(fā)現(xiàn)擺件不光破損還斷了一塊。在順豐承認過失后,章女士進入了漫長的索賠之路。
“從一開始給出的2000元賠償?shù)?000元,再到現(xiàn)在的‘我們方案給您保留,您考慮好了就聯(lián)系我們’,我覺得十分心累。”章女士說。
“我交保價費是按照2.1萬元交的,他們收了錢就應(yīng)該是認可我這個根雕擺件的價值的,結(jié)果一到賠償就認為不值這錢了。”章女士還向順豐出示了擺件的購買收據(jù),可是對方不認可,表示章女士的擺件不值這個錢,“壞了一樣有價值的,賠償5000元最多了”。
章女士無法理解,“我是10年的老客戶了,每次寄東西,一點小物件有問題了都自己認了,現(xiàn)在我這么大的擺件壞了還保價了,他們竟不按保價金額賠償。”
有類似遭遇的還有在江蘇南通從事電腦銷售的施先生。他保價4000元寄給客戶的電腦主機在快遞途中受損,客戶打開包裹一看,不光機箱破損變形,連主板上的配件也七零八落,其中顯卡出現(xiàn)明顯的物理變形。
“這么嚴重的狀況肯定是運送途中摔碰了不止一次,”施先生氣憤地表示,“順豐那邊也承認了過失,但只肯賠償800多元。”
6月18日,施先生親自將要寄送的電腦主機帶到順豐快遞收發(fā)點。為防止意外,他還特地和工作人員一起往箱子里多塞了幾塊紙板,并在箱子上寫上“此面向上”等注意事項?墒,當6月20日快遞送到時,意外還是發(fā)生了。聯(lián)系順豐寄件方取證后,順豐承認了過失,卻在賠償金額上讓施先生大跌眼鏡。
“我和快遞員也很熟,所以不想難為他們,就給了個賠償金額,大概2200元,只有保價金額的一半,但他們說只能賠800多元。”施先生說。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快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