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以“農村包圍城市” ,“慢熱型”的開店邏輯
小菜園總經理李道慶曾表示,小菜園前十年拓店的底層邏輯類似“農村包圍城市”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其三線城市及以下門店數為228家,占到總體門店的46%。
下沉的市場策略也為其帶來了可觀的營收,招股書顯示,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小菜園來自三線及以下城市的營收占比達到43.4%。相比之下,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這一比重分別為16.2%/28.3%/12.1%。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小菜園也開始反攻高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門店的營收貢獻比重,已經從2021年的13.1%,提升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16.2%。
汪書高此前公開接受采訪時曾形容,小菜園采用的是一個“慢熱型”的開店方式。他解釋稱是當廚師時受了苦,“會過日子、不舍得花錢。”
5、自建倉儲、物流,提升產品標準化
據了解,目前小菜園已經在合肥、無錫、上海等地分設十個物流配送中心,為一線門店提供綜合性的前端服務。同時,在馬鞍山、銅陵建有兩座加工廠,并在全國建有11個供應鏈分倉,以200多輛車的自建運輸車隊做門店配送,單分倉可輻射周邊40-60家門店。

圖片來源:招股書截圖
另外,小菜園招股書中也提到,透過自建的中央廚房,品牌已經能在后端生產調味包、速凍制品、醬鹵制品及凈菜,目前門店對基層員工的工作量及人數要求已經降低,并且可以使用凈菜更快地制備菜品。
加碼物流,自建中央廚房,無疑為小菜園的產品和門店標準化帶來助力。
李道慶此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 采訪時也表示,小菜園將進一步利用起自建的供應鏈,在2024年對外打開零售產品的銷售,讓小菜園的500多家門店拓展新功能。
03
中餐上市,依然任重道遠
在不少業(yè)內觀點看來,中餐要上市,甚至獲得融資,并非易事。一方面中餐的標準化還有待提升;另一方面,中餐菜品往往創(chuàng)新乏力,中餐的社交屬性也不強,導致其規(guī)模化擴張還有不小的難度。
而在小菜園之前,綠茶餐廳也曾沖刺IPO,并分別在2021年3月、2021年10月,2022年4月多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2022年10月,港交所官網顯示,綠茶餐廳的上市狀態(tài)變?yōu)?ldquo;失效”,自此,綠茶餐廳三次沖刺港股IPO均以失敗告終。
彼時,就有業(yè)內人士分析稱,經營情況不穩(wěn)定,未來增長存在極大不確定性,再加之伴隨年輕消費者口味快速更迭,綠茶餐廳菜品缺乏特色、創(chuàng)新,社交屬性不強……都會影響到其上市。
對于中餐上市這一話題,許安品牌策劃創(chuàng)始人許安在“第三屆中國餐飲品牌節(jié)”上也曾分享稱,上市的餐飲公司主要有幾種特征:首先是簡單化、快餐化,其次是去廚師化。而這些特點都是中餐,尤其是正餐品牌的明顯短板,會導致品牌上市的難度變大。
在招股書中,小菜園自己也提到,上市會面臨一定的風險因素。比如倘若公司無法維持或提升小菜園的品牌形象知名度,可能會對此后的業(yè)務以及業(yè)績帶來重大不利影響。
未來,面對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各項挑戰(zhàn),小菜園能否成功上市?接下來,紅餐網將持續(xù)關注!
來源:紅餐網 簡煜昊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