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開業(yè)一年后就完成2500萬元的Pre-A輪融資,明星股東加入
而第一家店開業(yè)不到一年,2017年5月,牛角村就完成了2500萬元的Pre-A輪融資。
投資方更是讓很多餐飲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包括大地宏濤、文化中心基金、明星楊坤、夏雨等。
而2021年其年度報告顯示,吳秀波、楊坤、夏雨實繳出資分別為120萬元、22.22萬元、22.22萬元,對應持股比例分別約為5.4%、0.9999%、0.9999%
4、高峰期門店達到28家,單店日流水7萬
僅用一年多時間,“牛角村”就在北京、哈爾濱、深圳開出6家直營店。
而生意紅火的時候,牛角村曾創(chuàng)造“月流水約360萬元,單店日流水峰值接近7萬元”的業(yè)績。
高峰期門店更是達到28家,其中直營店就占16家。
但這樣的“眾星捧月”并沒有維持多久,2019年開始牛角村就開始逐漸退下“網紅”光環(huán),慢慢開始走下坡路。
而后不僅被曝出接連大面積關店,還因虛假宣傳被罰,旗下子公司、分公司經營異常,加盟深陷糾紛,顧客的儲值卡無法兌現跑路,而到今天終于被曝出破產清算,這魔幻的8年也終究是以慘淡收場。
“含金湯匙”出生的牛角村,為何會隕落?
創(chuàng)始人是餐飲大咖,有各路明星加持,有資本助力,大單品策略也不錯,為何會落得今天這個局面?
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含著金湯匙出身,握有一手好牌的牛角村,為什么就沒能活下來。
而當職餐記者回顧它的創(chuàng)業(yè)和沒落的過程,總結出了兩點原因,也許對其他餐飲人也有借鑒和警示意義。
1、產品沒有“創(chuàng)新迭代”,2019年以后再無新品
決定一個品牌能走多遠的,從來都是產品。
餐飲品牌也許能在網紅光環(huán)、資本等加持之下短時間內“攻城略地”。
但若沒有持續(xù)創(chuàng)新的產品支持,很容易被大眾顧客所遺忘和放棄。
這也是為什么烘焙賽道,乃至整個餐飲業(yè)都在不斷洗牌。
就像鮑師傅創(chuàng)始人說的,“烘焙品牌很難打破5年魔咒”,尤其是對連鎖品牌而言產品創(chuàng)新迭代更為重要。
即使你做了產品創(chuàng)新顧客都不一定買賬,何況是一點也不做,據了解牛角村從2019年以后就沒有出過任何蛋糕新品。
一位加盟商曾透露:“新品研發(fā)以前一年或一個季度還能出兩三個,后來研發(fā)就沒人管了,總部的人基本都離職了。目前牛角村大概有五六十個SKU(單品),2019年至今沒出過任何蛋糕新品。”
沒有新品上線,又沒有拳頭招牌實力產品,顧客當然不會再進店買單。
2、網紅流量“泡沫”破碎,沒有沉淀下忠實客群
而從牛角村的打法不難看出,走的就是“網紅”路線,高端商圈選址,明星帶貨。
但“網紅”依賴的都是短期經濟,產品缺乏競爭力同質化嚴重,光環(huán)效應也僅僅能維持在開業(yè)初期。
在資本的錢燒完了,高曝光過去以后,網紅產品一旦不能成功“破圈”,市場就會迅速冷卻,顧客的熱情也會戛然而止。
如果在最高峰沒有沉淀下自己的忠實客群,沒能留住原點客群進而拓展新客。
那等資本、流量退卻以后,高額的商圈房租成本,和每日可憐的“進賬”,潮水退卻之后,自然就會淪為一地雞毛。
總結:
或許其衰敗,因為有新烘焙賽道后浪的襲擊,疫情的加速。
但究其根本,還是其自身產品創(chuàng)新停滯,沒有沉淀留下忠實客群。
這也是很多網紅品牌無法長紅的“硬傷”,畢竟借著風口、資本破圈起勢容易,能夠在大浪中長長久久活下去,靠的還是真本事,來不得半點虛的。
你如何看待牛角村破產清算?
來源:職業(yè)餐飲網 旖旎
共2頁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