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李先生內部又進行了一次菜單革命,將更多川式小吃、面條改良之后引入進來,滿足部分顧客對休閑小食的需求,同時引入了自制甜品、飲品來搭配主食,門店銷售額開始明顯上升。
不過,這次改革依然停留在產品層面。從品牌整體對外形象來說,依然被“老齡化”緊緊束縛。
*做副牌、闊賽道,折騰不斷卻難見奇跡
去年,內參君在北京商場走訪中發(fā)現(xiàn),一家主打熱鹵的小店“牛叨叨熱鹵拌面”,這正是李先生旗下剛剛摸擴展的子品牌;蚴窍胍柚“熱鹵”的風口尋求副牌突圍。
目前,該品牌北京有3家門店處于營業(yè)狀態(tài),而內參君最初發(fā)現(xiàn)的新薈城店,僅僅開業(yè)半年左右已暫停營業(yè)。也許,這是李先生是想悄悄開辟新賽道,不想廣而告之,等待某一天順勢而起;但也許,李先生雖然很想通過做副牌擴賽道來擴充品牌聲量,只是結果并不樂觀,甚至沒有激起一點水花。
據(jù)此前報道,李先生內部曾提出“飛躍2022”品牌升級計劃。張林兵表示,目前李先生已經基本完成內部架構改革,新門店模型也正在通過小范圍測試不斷優(yōu)化。
可見,李先生確實在做系列創(chuàng)新甚至是改革,但這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何況在目前這個加速發(fā)展的面館領域,腳步一旦放緩,想要奮起直追還會面臨不小的阻力。
一位經營面館的老板說,“現(xiàn)在這個賽道內卷嚴重,各個品牌玩家相互消殺,大家賺錢其實都很難,至于2022年如何,大家可能都在觀望,等這輪面館投資完之后再等機會。不過對于老品牌來說,他們的優(yōu)勢在于規(guī)模和根基深厚,盡管沒有資本注入,生命力還是比較頑強的。”
03
“大骨熬湯五十年”的味千拉面
這個舊故事還能打動顧客嗎
面館老品牌,不得不提到堅守“大骨熬湯五十年”口號的味千拉面。
1998年,內地第一家味千拉面在深圳開業(yè),就開在麥肯旁邊,具體。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該店開業(yè)后每日流水就高達6萬,當年實現(xiàn)凈利潤150萬。1997年開始,味千以每年開20-30家的速度開始輻射全國。
2007年,味千(中國)在香港上市,成為內地第一家登陸境外資本市場的連鎖餐飲企業(yè)。彼時的味千拉面,在國內遍地開花,迎來高光時刻。股價曾達到最高價18港元,市值近200億港元。
然而好景不長,味千的高光時刻很快消失。
*“骨湯門事件”斬斷大好前景
2011年,一起“骨湯門事件”就從根上斬斷了味千在業(yè)內的持續(xù)發(fā)展,良好口味轉瞬全無,地位一落千丈,甚至打破了2010年第一次提出的為期五年的“千店計劃”目標。
2015年,味千拉面第二次立下flag,提出五年發(fā)展“千店計劃”。然而距今過去七年,目前其門店數(shù)量仍在800+店,據(jù)公開數(shù)據(jù)顯示,2019年上半年,味千僅開店4家。
此外,這幾年的味千,似乎陷入了“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怪圈。比如被曝出前CFO劉家豪以假支票的方式貪腐、向百度外賣投資結果面臨虧損等消息,終于是壓垮了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品牌。
近日,味千(中國)公布去年Q4季度同店銷售增長率同比下滑14.7%,快速休閑餐廳業(yè)務銷售同步減少12.7%。
*日式濾鏡的過時,不變的味道能打動誰?
年輕人很容易陷入“今天吃什么”的選擇困難癥,這背后不是缺乏美食,而是可供選的美味太多了,忠誠度大打折扣。每隔一段時間就有新的網(wǎng)紅小吃、餐廳出現(xiàn)。
正因如此,創(chuàng)新是品牌的源動力,而像味千拉面這樣,偶爾推出一款新品卻并沒有激起水花,因為長期的產品單一問題導致其競爭實力下降,而一成不變的口味和菜式只會加速失去顧客。
一個大骨熬湯的故事,味千拉面講了多年,然而,這個故事還能打動如今的“Z世代”嗎?
味千最火爆的那些年,市場對日式文化還有一種神秘感,這種“濾鏡下的光環(huán)”漸漸變弱,同時,伴隨“國潮”文化崛起,新一代年輕消費主力,早已轉移了注意力。
04
新秀和跨界者“強勢打劫”
老玩家遭受雙重夾擊
康師傅私房牛肉面、李先生和味千為代表的面館老品牌,遭遇瓶頸后都在做努力嘗試改變困局。
面館賽道極具內卷,像遇見小面、陳香貴、和府撈面、五爺拌面等品牌,均是伴隨著新消費群體而誕生,自然為這條傳統(tǒng)賽道增加了一抹“新”。
一方面,面品牌的經營標準化程度顯著提升,通過針對一款產品的原料及工藝進行拆解后,形成可量化的操作工序,繼而積累經驗做到大量復制。
另一方面,新品牌注重消費場景、就餐體驗、選址邏輯等創(chuàng)新,避免從前產品、門店同質化問題,打造品牌差異化,以及小店模型等,是資本看重、快速擴張的重要理由。比如和府撈面定位高端的“書房里的中華撈面”;陳香貴等品牌從“小吃重塑”切入,成功將店開進高端商場。
與此同時,跨界經營面品牌的案例有所增加。比如,海底撈跨界開出十八汆面館;瑞幸咖啡前董事長陸正耀做了“趣小面”項目;再如,豫園股份收購松鶴樓后,很快開出副牌“松鶴樓面館”,目前其門店已經突破80+,令同行感慨“勁頭十足”;以及清真老字號紫光園,也開出極具性價比的9.9元小面館……
一方面是新秀大量涌現(xiàn);另一方面是跨界入局者的“打劫”。而對于面食賽道老玩家來說,站在風口之上,在繁榮和內卷中,他們將寫出怎樣的故事?
來源:餐企老板內參 孫雨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