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愈系有了新寵。
下班后,打卡城市某個隱秘角落的小酒館,在霓虹燈下,琳瑯的酒柜斑斕可見,來一份黃酒煮蛤蜊、豆腐乳鍋以及一杯夏日限定的起泡酒,第一口清新,隨即幾口是慢慢化開的微醺,舒適、自在忽而涌上心間,一天的疲憊瞬間卸下。
據(jù)說,小酒館里的晚風(fēng)都是甜的,若約上三五好友,小酌、吐槽兩不誤,超級治愈。
年輕人正在擁抱小酒館。
他們在日本小酒館的煙火氣里喝梅酒,在韓國小酒館里就著烤肉和辛拉面喝米雪酒,如果想擁有一個巴黎之夜,那小木屋酒館則是他們的打開方式,因為煙火和法式的優(yōu)雅剛剛好。
在大消費熱情高漲的當下,“年輕人+微醺”的組合可以算得上是黃金CP了,而這組CP很好地融入了小酒館的場景里,酒館的生意自然會被盯上。
這不,不僅星巴克、奈雪的茶入局了,就連火鍋店、餃子館也沒有放過這個“跨界”的機會。
第三空間的延展
酒吧文化在19世紀盛行于歐美,后來逐步引入中國,目前常見的酒吧業(yè)態(tài)主要有幾種——酒吧、清吧、夜店、鬧吧、Live house,以及酒館。
通常來說,小酒館是“酒+餐”的場景組合,提供酒精飲料的同時,也售賣烹飪菜肴、下酒菜、小食等食品。氛圍營造上,有的小酒館還提供駐唱、舞臺表演、臺球等娛樂服務(wù)。
相對而言,酒館經(jīng)營場所的平均面積更小,人均消費更低,通常在50~300元之間。
據(jù)新零售商業(yè)評論的觀察,按起家“基因”來分類,目前,連鎖品牌的小酒館大致有以下三種:
第一類是酒館基因型。這類的代表品牌有海倫司、桃胡里、天啟半步顛、麻貳酒館等,這些品牌入局時間較早,目前,都有了一定數(shù)量的連鎖門店,但各家的差異化比較明顯。
海倫司是小酒館連鎖賽道上的NO.1,已經(jīng)開出418家店,今年3月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
海倫司被稱為業(yè)界的“拼多多”,店里的酒便宜且管夠,也因為“海倫司可樂桶”在抖音上爆紅,其品牌知名度一度飆升。
胡桃里被認為是一家“文藝混血兒”的音樂酒吧,也有人說它是“文藝青年的大食堂”,因為,它將音樂、川菜、紅酒吧融合在了一起,這種“音樂+餐吧”的形式備受大眾喜愛。
麻貳酒館是成都比較有影響力的酒館連鎖品牌,以聯(lián)營和加盟的方式已開出147家門店。而先啟半步顛發(fā)家于上海,憑借“大口喝酒,大口吃肉的江湖大俠”的品牌形象出道。
第二類是酒廠或酒企自建型,典型代表有江小白酒館、Tsingtao1903啤酒吧等。
江小白酒館的相關(guān)人員告訴新零售商業(yè)評論,江小白酒館是江小白集產(chǎn)品、品牌、消費場景和用戶互動為一體的體驗中心,既是研究餐酒搭配、用戶體驗、新品測試的實驗室,也是推廣江津燒酒、重慶酒名片的線下基地。江小白酒館的菜單并不限于川菜,也會不定期推出新搭配和新菜系,據(jù)了解,全國各大菜系均在其“實驗”之列。
Tsingtao1903啤酒吧是青島啤酒廠的手筆,目前在重慶、成都、上海等地均有開店,店里的酒主要是青島酒廠直供的系列啤酒,菜品偏小食,如薯條、甜品、德國豬手、烤肉拼盤等,也有下午茶提供。
一位資深營銷專家告訴新零售商業(yè)評論,酒企開線下店的目的是搭建一個可以和消費者互動的平臺,這有利于自有品牌的推廣,線下店的運營功能也由此更為突出。
另外,酒廠開酒館會有相關(guān)的費用補貼,包括裝修、房租、人員工資補貼等,以此鼓勵產(chǎn)業(yè)鏈相關(guān)者如加盟方、渠道伙伴、代理商等加入線下酒館的陣營中來。
第三類是線下場景品牌拓展型酒館,要么是“飲”的延展,要么是“餐”的延伸。
這類店主要有三種:店中店、火鍋/餐飲+酒吧、獨立店,其中,星巴克、奈雪的茶、火鍋企業(yè)中的湊湊、巴奴,餐飲品牌中的老鄉(xiāng)雞、天辣,餃子品牌喜家德等都已經(jīng)進場了。
BlaBlaBar奈雪酒屋是獨立店模式,為25~35歲女性提供夜間社交場景,主打口味偏甜、酒精偏少的雞尾酒,在空間設(shè)計上也偏女性化。
星巴克Mixato酒坊是對于咖啡空間的延伸。在布置上二者相差不大,但只要你往吧臺上一坐,面對琳瑯滿目的各色美酒,再加上調(diào)酒師嫻熟的調(diào)酒姿勢,酒坊瞬間便有了靈魂。
與咖啡空間氛圍相比,酒帶來的氛圍更炸、更濃烈。在星巴克酒坊,還可以感受兩種味道的碰撞,如濃縮咖啡馬提尼、茶瓦納特調(diào)雞尾酒等新潮飲品。
與星巴克不同的是,火鍋配酒。
湊湊火鍋用“火鍋+酒吧”的形式切入全時段經(jīng)營,中午賣火鍋,下午賣奶茶,晚上搖身變成了酒吧。熊貓老灶則晉升了“火鍋夜店”。不久前,巴奴在自己的概念餐廳開始試水“酒水吧”。
餐飲不分家。順著這個思路,老鄉(xiāng)雞、喜家德等餐飲品牌的入局也就不足為奇了,它們的思路同火鍋品牌一樣,也是“餐+酒”全時段營業(yè)。
整體來看,小酒館經(jīng)營更多元化了,并且“餐+酒”的模式正盛。
新零售商業(yè)評論認為,與其說小酒館做的是“餐+酒”的生意,不如說是空間生意,從本質(zhì)上看,小酒館是年輕人第三空間的細分場景——白天咖啡館,夜色登場小酒館,才是對第三空間的最佳詮釋與搭配。
在風(fēng)格和調(diào)性上,幾乎所有類型的小酒館都在著力營造“帶感”的氛圍。
根據(jù)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消費者去小酒館的主要目的是社交需要(61.5%),其次是助興(58.6%)和緩解壓力(34.1%),另外,相較于酒的品質(zhì),72.1%的人群更看重小酒館的氛圍。
入局者眾,善戰(zhàn)者幾何?在這門細分場景的生意中,又該如何看待茶飲、咖啡、火鍋品牌跨界小酒館業(yè)態(tài)呢?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guān)注公號:redshcom 關(guān)注更多: 小酒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