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百道價格陸續(xù)上調,CoCo都可調整菜單、部分產(chǎn)品漲價,益禾堂、1點點全線產(chǎn)品上調1元……
新茶飲,特別是10~20元賽道,正在經(jīng)歷一輪“漲價潮”,也引發(fā)了不少爭議。
一邊肉眼可見的成本上漲,一邊是消費者的價格敏感。
被“綁架”的新茶飲,該怎么辦?
01
新茶飲在經(jīng)歷“漲價潮”?
如果說2月的茶飲圈,是一場原料漲價接力賽,那么如今,漲價的接力棒是傳到品牌的手里了。
近日,茶百道創(chuàng)始人王霄錕在朋友圈發(fā)了一封致茶粉的“信”,提到:受大環(huán)境的影響,水果設備、包裝等原材料的價格上浮,將會進行飲品價格的微調。
據(jù)了解,此次提價將在全國陸續(xù)展開。這幾天,我去家附近的茶百道門店也發(fā)現(xiàn),楊枝甘露、西瓜啵啵、1L水果茶等招牌產(chǎn)品價格均上調2元,老鹽檸檬茶、豆花系列也在此次調整中下架。
這并非個例。春節(jié)至今,已經(jīng)有多個品牌進行了調價。
上周,不少CoCo都可粉絲在社交平臺提到其更改了菜單 ,楊枝甘露、紅果小姐姐等產(chǎn)品都上調了1元,并且還對小料下手了。
還有益禾堂,不久前我在門店點單時發(fā)現(xiàn)了貼在門店的漲價通知:包材全面升級, 產(chǎn)品全面上調1元。
更早的,2月1日,1點點將全線產(chǎn)品上調1元,據(jù)其門店負責人表示:“提價的原因是原料價格上漲。”
不可否認,茶飲品牌正在一波漲價潮,并且這一輪價格調整集中在10~20元價格帶。
而這一價格帶,承載了奶茶消費中最多的消費者,他們既追求品質,同時又要物超所值,對價格相對敏感。
與漲價一同出現(xiàn)的是消費者的吐槽,像王霄錕在朋友圈提到的,“漲價的背后是一片罵聲”——
“奶茶漲價了,我的快樂不在了”、“爺青結”等評論頻繁出現(xiàn),也有人表示“現(xiàn)在奶茶價格真的都開始往離譜方向發(fā)展了”。
其實對于漲價這件事,品牌也有不少“委屈和心酸”。
02
漲價背后,是不斷飆升的成本
茶飲這一波漲價,其實從年初就早有雛形。(傳送門:奶茶要漲價了?近10種原料價格上漲,最高翻5倍)
簡單來說,這一波漲價潮,從年初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到上游供應鏈漲價,再到現(xiàn)在,漲價的風波來到了品牌端。
年初,咖門就了解到,銅、不銹鋼、鋁、PC、塑料粒子等材料都在漲價——這些都是茶飲設備、杯子、外賣包裝的重要原料。
這些漲價也許對茶飲品牌的影響還相對滯后,但每天用的食材原料的漲價讓很多品牌扛不住了。
香水檸檬經(jīng)歷減產(chǎn)價格翻了4~5倍后,到目前并沒有迎來價格回調。截至發(fā)稿前,市場上的香水檸檬在20元左右/斤。
市場上的香水檸檬在20元左右/斤.
受國際貿易的影響,西柚、鳳梨這些主要依賴進口的水果價格居高不下。
對于水果茶出杯量高的品牌,檸檬、金桔、鳳梨、西柚等常用水果的大幅漲價,讓一些利潤本就不高的水果茶,到了毛利的警戒線。
雖然品牌可以采取產(chǎn)品架構調整、主推款更換的方式,讓原料上漲的品類減少單量,但這種調整的彈性是有極限的,幅度太大會傷害到消費者。
今年元旦開始的“吸管禁塑令”,也給很多門店“沉痛一擊”。
成本相對較低的紙吸管,招來各種差評:一泡就軟、扎不開、有異味……多次被罵上熱搜。
面對客訴,很多品牌“咬牙”換上了PLA吸管,但是PLA吸管的成本可比紙吸管高多了。
有飲品店老板算了一筆賬:他現(xiàn)在使用的PLA吸管,平均一根比之前的塑料吸管要貴一毛多,加上損耗,相當于每個月至少要多出3000多元的“硬成本”——對一家小店來說,這不是個小數(shù)字。
種種成本上漲之后,漲價也就變成了很多品牌不得不面臨的選擇。
廣芳園創(chuàng)始人楊希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上游供應鏈的價格上漲對他們也是壓力山大,對于加盟品牌來說,產(chǎn)品漲價、原物料漲價,消費者、加盟商兩邊的情緒都要照顧。
03
創(chuàng)新內卷,新茶飲正在變得“無利可讓”
今年新茶飲的競爭格局又升維了,一個重要感受就是:茶飲競爭讓新茶飲正在面臨內卷,連鎖品牌也到了不升級就被淘汰的階段。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茶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