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對于一家連鎖品牌的意義很重要,主打標準化也是海底撈成功將火鍋業(yè)做大做多,豪放開店,支撐千億市值的重要砝碼。
操練8年后,頤海國際正式成立,成為海底撈集團的獨家火鍋底料供應商。目前,海底撈凈利潤率不足10%,頤海國際2019年的凈利潤率還能保持在16.77%的高位。
麻辣燙開網店
頤海比海底撈賺錢并不意外,因為從商業(yè)模式來看,頤海作為調料生產商是一家食品企業(yè),2B、2C都可以,除了生產之外,只需要發(fā)展營銷商、開渠道鋪貨物就行;而海底撈歸根結底還是一家餐飲企業(yè),需要租賃場地、培訓服務員、運營管理,是很重的模式。
食品企業(yè)的運營成本天然低于餐企是種共識,更重要的是,食品的想象空間更大,也更容易觸達到用戶。
最典型的例子即是自熱火鍋,海底撈自熱火鍋在2018年銷售額為4.5億,2019年就達到10億,增長率超122.3%。
不過相比頤海,楊國福集團的新工廠在滿足自身需求方面仍有很大空間,作為小吃快餐的麻辣燙,會比自營模式的火鍋店擴張更快。
根據《中國餐飲報告2019》顯示,小吃快餐門店數量優(yōu)勢仍無可撼動,以44.3%的門店數量占比持續(xù)穩(wěn)居第一。對此,餐飲老板內參創(chuàng)始人秦朝表示,“小吃快餐是標準化、供應鏈發(fā)展最有潛力的品類,會為很多餐飲創(chuàng)業(yè)者提供一個非常肥沃的土壤。”
但線下門店同樣進入了新瓶頸,一方面是麻辣燙品牌的多樣化,另一方面也是自身門店進化的天花板。
在2010年,楊國福曾叫停過所有的加盟店,原因是他發(fā)現(xiàn)隨著門店參差不齊,難以管理。他重新制定挑選加盟商的策略,對店面形象進行統(tǒng)一改造裝修,并把老加盟商培養(yǎng)成區(qū)域總代理,幫助其在各地開疆擴土。
整改之后,楊國福集團門店數據從2014年跌落,到2016年再度出現(xiàn)增長,2018年的時候再度回落。楊國福集團董事長助理李雙印坦言,這樣的波動背后,是麻辣燙也在消費升級,在2014年底和2018年底兩段低谷期,清退了街邊小店,實現(xiàn)了門店升級。
今年疫情襲來,楊國福的門店數量不降反升,全年新增1471家店。楊國福集團主要是在加盟費上給予優(yōu)惠政策,湖北地區(qū)加盟費免2年,全國免半年加盟費;同時鼓勵店面開張,推出疫情期間開張免3年加盟費的政策。
“疫情下反而是拿低價門面的好時機,僅3月份就加盟了286家。”
顯然,每一次門店的擴張升級,都意味著品牌的“壯士斷腕”,更何況打著“獨特性”的競爭對手越來越多。目前楊國福門店集中在購物中心、學校、寫字樓,而這樣的區(qū)域我們也能看到很多新型連鎖麻辣燙,比如覓姐、青蔬撈燙、吉阿婆等,湯底口味更豐富,同時價格空間也在上探,比如開在北京國貿的小樹麻辣燙,可以賣到40元一碗。
對于楊國福來說,逐漸要面臨從線下門店擴張向模型擴張、供應擴張的趨勢。
線上的第一步,即為外賣的標準化,從去年開始,楊國福開始對外賣包裝和運營管理進行標準化建設,這并不算早,但效果明顯,線上業(yè)務已經占到20%-30%。
線上的另一塊業(yè)務,即為線上零售化!鸽娚淘诰」發(fā)現(xiàn),楊國福已經開出了天貓旗艦店,計劃在今年1月推出麻辣燙自熱鍋產品。
“利用好線下6000家的食客,和3億人次的消費者,都將是我們的獨特優(yōu)勢。”李雙印說。
在楊國福電商總監(jiān)毛志鵬看來,線下的口味偏好和消費者將成為線上的天然流量,天貓是集團在探索零售業(yè)務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在天貓,通過更加新興的營銷方式,天貓的人群洞察和趨勢分析數據將品牌和產品優(yōu)勢全方位展現(xiàn)給我們的消費者,為零售產品研發(fā)賦能,也讓集團通過數據,可視化我們的消費者、實現(xiàn)品牌和消費者的“親密接觸”。
“未來集團要做的,是把到店(餐飲)、到家(外賣)、零售、三個消費場景的會員體系全部打通,依據品牌會員畫像,探索更多新興食品領域的可能性、為品牌消費者帶去更多“健康、美好、匠心”的產品,更好的服務他們。”毛志鵬說。
自熱麻辣燙能代替火鍋嗎
雖然楊國福集團的線上零售才剛剛起步,但可以看出,自熱產品是打入市場的第一入口。
這不難理解,自熱系列已經成為方便食品市場的C位選手。自熱食品具有攜帶方便、操作簡單、品類豐富等特點,而麻辣燙與火鍋這種品類又非常適合用自熱產品做承接,來最大程度還原其口味。
這背后更是整個方便食品市場的擴張,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方便食品市場規(guī)模突破4500億元。隨著自熱火鍋、方便螺螄粉、方便涼皮等產品走紅,為市場帶來增長,預計2020年方便食品市場規(guī)模將達4812億元。
在毛志鵬看來,疫情推動了方便速食的銷售,也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消費者在家飲食的習慣,這是布局線上零售品的好時機。
其實從自熱火鍋到螺獅粉,不僅是零售產品的走紅,更是一種食品品類的出圈。尤其是螺獅粉,在疫情期間通過網絡營銷迅速躥紅,“又臭又香”的營銷話題讓它成為全國性美食,帶動了整個柳州的產業(yè)升級。
從這一點來說,麻辣燙這種國民小吃,急需一次“觸網”。正如楊國福自己所說,我們需要在線上做“跨界”,在線上實現(xiàn)餐飲食品化。
楊國福也不是一直“斷網”,比如在"楊國福邀請張亮代言"這一熱點事件背后,楊國福集團在微博上的互動,成功利用了此事件的熱度及模特張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行C位出道實現(xiàn)品牌破圈。
但如何讓自熱麻辣燙也形成堪比自熱火鍋、螺獅粉一樣的網絡效應,或許是接下來需要面臨的問題。
而這里的核心點在于,自熱麻辣燙與自熱火鍋的區(qū)別該如何定義,實際上兩者在線下的區(qū)別消費者已了熟于心,但如果通過一盒方便速食來重新定義這種食物,還需要一個最佳方案。
如果說火鍋是富有儀式感的一群人狂歡,那么麻辣燙更像是寒冷冬日享受獨自溫暖的小確幸,要如何讓線下唾手可得的麻辣燙,延續(xù)為在家就可享用的幸福,成了自熱麻辣燙需要重新思考的事情。
來源:電商在線 楊泥娃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楊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