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因為疫情,沒了老外,他們在商場里的店鋪幾乎無人光顧。為了掙點“吃飯錢”,他們就把貨搬到馬路對面,成了“擺攤兒的”。
小郭和小易來的比其他攤主都要晚一些,但還是找到了一個好地段。這是兩人第一次擺攤,地上鋪的黃布擺滿了各種小工藝品。由于沒有經驗,兩人都忘了準備購物袋,甚至連價格都沒定好。
他們告訴投中網,兩人原本在國貿的寫字樓里開了一家國學培訓工作室,同樣因為疫情,沒有客戶。這次是把本來送給客戶做紀念品的東西拿出來賣,“能掙一點兒是一點兒”。同時還讓顧客加微信,宣傳自己的課程。
緊挨著這條地攤路的餐館,日子也不好過。
日壇公園北門兩側,有七八家餐廳,投中網看到,已有三家關門停業(yè)。剩下的幾家餐廳,也學著在門口擺起攤子,向過往行人賣些飯店里的制成品。熟悉這一帶的老程說,以往,他們也是不能擺出來賣的,只能在店里消費。
老程還有一個擔心,雖說中央出了政策讓擺攤了,但北京具體怎么執(zhí)行還沒確定。如果哪天城管說日壇公園這里不讓擺了,他們就還得收拾家伙走人。
(文中老程、老賈、小郭、小易均為化名。)
地攤經濟火了,但這把火能燒多久,能燒多旺,目前無人能知。一定程度上來說,所謂地攤經濟,更多是為了穩(wěn)就業(yè)、穩(wěn)民生而出的臨時過渡之法,并非解決經濟問題的根本之策。當下來看,恢復經濟發(fā)展,促內需是重中之重。
而如何促內需,則要往新零售、新消費等數(shù)字經濟上找新的解決方案。
來源:投中網 田牧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地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