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年輕人可能永遠無法察覺菜價、肉價的上漲,但奶茶的每一次漲價都勢必引來一陣哀嚎——“這日子沒法過了”。
所以當喜茶和奈雪の茶(后稱奈雪)部分產(chǎn)品漲價,頭部奶茶品牌正式邁入“30元時代”之后,血管里流淌著珍波椰的年輕人們立刻把“喜茶多款產(chǎn)品漲價2元”這個話題頂上了熱搜。
現(xiàn)實是,被寵愛的永遠有恃無恐。喜茶和奈雪也以“優(yōu)質原材料及物流價格上調”為由回應了漲價,但并沒有像西貝和海底撈那樣回調價格。
同樣是年輕人的心頭好,也同樣是漲價,為什么一邊又是道歉又是降價,另一邊卻無動于衷呢?究竟是什么力量讓喜茶和奈雪頂住了來自于輿論的壓力,是真的迫于生計?還是因為確實有充足的底氣和信心?
我們決定用數(shù)據(jù)幫大家探探路。
從輿論看大部分人并不愿意為30元的奶茶買單
4月9日,在喜茶漲價上熱搜后,新浪新聞發(fā)起了一項“奶茶超過30元你還會再喝嗎?”的微博投票。從這條投票中我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從參與人數(shù)看,大家真的很關心奶茶價格;從態(tài)度看,絕大部分消費者并不認可頭部茶飲的漲價行為。
截至4月16日,在這項近200萬人參與的投票中,62%的網(wǎng)友表示被“價格勸退”,超過30%的網(wǎng)友表示會“少喝”。只有5.4%的消費者認為,哪怕奶茶漲到了30元還是愿意為其買單。
顯然,價格會影響大部分人的消費行為。

我們進一步采集了這條微博下的1.7萬條評論,發(fā)現(xiàn)大家不喝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不值這個價格”“價格本就已經(jīng)不合理了,現(xiàn)在更不合理”“奶茶的技術含量沒有高到替代不了的程度”以及“說是成本上漲,怎么其他奶茶不漲價”。
大家還好心地在評論中提到了諸多替代品,除了蜜雪冰城、1點點、CoCo、益禾堂等熱門奶茶品牌,還有香飄飄和優(yōu)樂美等速溶奶茶。
甚至阿薩姆、可樂等飲料以及星巴克和瑞幸這種咖啡品牌都有不少擁躉,網(wǎng)友表示“都已經(jīng)30元了,喝咖啡難道不香嗎”。

而那些在疫情后把廚藝技能樹都點滿了的年輕人們,早就熟練掌握了奶茶的實操方法,就算奶茶品牌全線漲價也不怕。

但問題在于,微博用戶提到了為數(shù)眾多的“替代品”,喜茶和奈雪真的面臨如此激烈的正面競爭嗎?漲價之后真的就會被替代嗎?
奶茶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從數(shù)據(jù)來看,奶茶確實是一個競爭相當激烈的市場。
從品牌門店數(shù)量來看,奶茶行業(yè)競爭之激烈如同一場“殺紅眼”的肉搏。我們對大眾點評上所有奶茶品牌的門店數(shù)量做了不完全統(tǒng)計,排名前10的品牌在全國的門店數(shù)均超過1000家,其中過半品牌都在之前網(wǎng)友提到的熱門替代品中出現(xiàn)。
在一眾奶茶品牌中,喜茶和奈雪的門店數(shù)量并不占優(yōu),排到了30名開外。

有些奶茶品牌還存在山寨與正版齊飛的情況,比如說貢茶、鹿角巷、皇茶(大眾點評上未曾標注,臣妾實在是區(qū)分不了)。它們在面臨和同行品牌競爭的同時,還要抵御來自自家山寨“笑skr人,假的比真的還好喝”的致命打擊。
而這些頭部連鎖奶茶店的盛況還不是市場的全部,奶茶相關公司的注冊數(shù)量更是龐大。 天眼查數(shù)據(jù)顯示,全國范圍內,經(jīng)營范圍涉及奶茶的餐飲公司大多集中于廣東、江蘇、廣西、浙江、湖南等地區(qū)。其中競爭最激烈的廣東省,擁有接近4.5萬家奶茶企業(yè),排在第2、3位的江蘇和廣西,也各有超過2萬家奶茶企業(yè)。

在天眼查收錄的知名奶茶品牌庫中,光是在上海的網(wǎng)紅奶茶品牌就接近40家,包括我們熟悉的“滬上阿姨”“戀暖初茶”“樂樂茶”,以及最近憑借5L大桶奶茶刷爆朋友圈的“人在茶在”等等。排在次席的廣東,還孕育出了一系列的實力選手,與喜茶、奈雪對壘。 在這樣一個拼刺刀廝殺的市場,喜茶和奈雪為啥就敢漲價呢?
我們假設這兩個品牌都擁有足夠理性的管理層,做出漲價決定也有充分的理由,于是從價格、布局等多個維度,做了一些更細致的分析,試圖找出它們的底氣。
喜茶和奈雪的競爭優(yōu)勢
通過各品牌的城市勢力版圖,我們發(fā)現(xiàn),喜茶和奈雪跟其他眾多奶茶品牌有不同的布局邏輯,可能并不存在正面競爭。
喜茶和奈雪的主攻陣地在一線城市,深圳和上海都是兩家最為重視的陣地。而本次呼聲較高的選手蜜雪冰城分布最多的城市在鄭州、西安、武漢、成都和石家莊,與前兩者完全不在一個戰(zhàn)場。 CoCo、1點點和瑞幸(小鹿茶)在一線城市的布局并不少,與喜茶、奈雪確實有部分戰(zhàn)場重合,但走的都是全國鋪點、雨露均沾的大眾戰(zhàn)略路線。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喜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