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紅商網·新零售陣線 >> 零售業(yè)頻道 >> 正文
鐘薛高星巴克 樂高是如何用“宜家效應”做營銷的

  宜家效應,創(chuàng)造個人專屬的情感體驗

  為什么星巴克服務員總要把你的名字寫在杯子上,并且喊你取咖啡的時候,會把你的名字喊出來?此剖菫榱吮苊饽缅e,但其實背后也是“宜家效應”在作祟。

  還有我們熟知的網紅品牌鐘薛高。

  在產品設計上獨具匠心,每只雪糕里面的棒簽上,都印有一句有愛的文案。

  比如“味蕾是騙不過去的”、“吃是你會吃”......而據說類似這樣的棒簽文案,鐘薛高設計了多達20多款。

  這不正是依據“峰終定律”,給雪糕設計一個完美的終點,提升用戶品嘗鐘薛高的爽點。

  再往深層次分析,鐘薛高是借助“峰終定律”,幫助用戶說出他們內心的產品評價:加強用戶對鐘薛高的“絕無僅有”的擁有感,提升消費者吃雪糕的體驗值,還能激發(fā)消費者拍照棒簽的興趣。

  利用宜家效應,我們就可以合理解釋星巴克、鐘薛高的做法,都是為了給消費者營造一種“專屬于你”的產品體驗感,讓你發(fā)自內心對手中的咖啡或者雪糕,產生一種“私人訂制”的好感度。

  無獨有偶,伊利今年春節(jié)特地推出100款純牛奶百家姓限定包裝;旺旺去年的時候,出了套56個民族的包裝罐......這些品牌都是在利用“宜家效應”做營銷。

  無論是加入你的名字、民族、城市、心里話等,都是在融入多數消費者特別在意的符號,為每個人定制獨一無二的產品。

  這樣一來,當你拿起伊利的百家姓牛奶的時候,你并不會覺得這只是一盒普通的牛奶,而是一個融入你姓氏的牛奶。

  品牌主的出發(fā)點,就是讓用戶與產品建立更多聯(lián)系,強化產品對于消費者“專屬”的意義,讓用戶感受到被品牌重視的體驗,引發(fā)消費者的情感共鳴。

  宜家效應,讓產品變得更有溫度。

  還有一個典型的案例,就是海底撈。

  最近海底撈響應疫情的生活需求,鎖定半成品市場在海底撈App等電商平臺上,上線了半成品菜“開飯了”。這些菜品都是海底撈提前搭配好,消費者購買之后只要簡單加工即可。

  “開飯了”既解決了用戶對于外賣菜品新鮮、健康的顧慮,還滿足了當下消費者“動手秀廚藝技能”的參與感。

  用“宜家效應”來解讀海底撈的操作,同樣是 讓用戶直接參與到菜肴制作的最后環(huán)節(jié),為消費者與菜品創(chuàng)造互動的機會,盡管這只是一個不經意的舉動。

  相對于直接為消費者呈上“直接食用”的菜品,消費者對自己加工后的菜肴,多了一份做菜的儀式感。海底撈的做法無疑更具有溫度:讓冷冰冰的熟食變成有溫度、有故事的菜肴。

  04

  你的品牌“宜家效應”在哪?

  以上分享的案例,與我們常見的“宜家效益”有一定的區(qū)別,但深入剖析“宜家效應”的邏輯,都是讓用戶參與到品牌的活動中來,滿足用戶的“自我實現”需求。

  那么品牌到底如何利用好“宜家效應”做營銷,在這里提供幾點思路,建議可以從活動端、產品端、用戶端入手。

  活動端:以DIY方式設計活動,發(fā)掘自我價值認同

  正所謂“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

  品牌主可以舉辦一些DIY創(chuàng)意營銷大賽,邀請用戶自己動手制作、親手創(chuàng)作。這里面的營銷目的,并不是為了單純的娛樂,而是借此機會給用戶變換角色,挖掘自身的隱藏技能點。

  比如此前騰訊聯(lián)合敦煌研究院,就推出《敦煌詩巾》的創(chuàng)意互動小程序。用戶變身為設計師,通過選擇喜歡的敦煌元素設計敦煌絲巾,還能直接下單購買親手設計的實物絲巾。

  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一書里提到一個現象:

  “社會就是一個大劇院,我們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表演,用一些策略在修飾自己的形象。”

  這說的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期望給自己貼一些標簽,給自己經營一個“正面人設”。

  而這些不經意的DIY活動,恰恰給用戶提供“人設經營”的機會,在體驗中收獲被隱藏的“專業(yè)成就感”。

  產品端:產品設計不要“現成品”,要“半成品”。

  在銷售產品方面,可以根據行業(yè)特點,推出“半成品”屬性的產品。在產品設計的最終一步由用戶自行動手完成,刻意給你的用戶制造麻煩。

  比如宜家和樂高,出售的產品都是“半成品”。半成品就意味著,消費者需要自己親自動手組裝拼接。

  這不僅培養(yǎng)用戶的動手能力,為企業(yè)節(jié)省生產成本,還能增加產品個性化特點。

  消費者利用智慧勞動手作的過程中,也在表達情感、展示自己,為產品增加更多加附加值。在消費者眼里,這件商品自然也會因此變得“更值了”。

  用戶端:別讓用戶做旁觀者,讓他們成為參與者

  最后不妨結合品牌營銷需求,策劃一個人人可以參與的UGC內容活動,比如曬單、征文、測評、取名等等。

  作為品牌的一種內容征集形式,可以有效激勵粉絲創(chuàng)造內容,他們也會在自娛自樂中,找到認同感和成就感。

  當然讓用戶參與完之后,并不是就畢其功于一役?梢栽讷@取同意前提下,把你的用戶貢獻的UGC內容展示出來,讓所有人看見,幫他們上頭條。

  關于這一點,網易云音樂就一直做得很好,把樂評文案搬上地鐵;用一個AR紙條建了一座虛擬留言墻,發(fā)起UGC留言互動。

  要相信,從來不會有人拒絕“榜上有名”的自豪感。

  因此這個時候,要注重話題設置的“開放性”,不要曲高和寡,而是要足夠的接地氣。這樣才可以降低參與的門檻,讓每個人都有機會貢獻自己的才華。

  05

  總 結

  宜家效應并不神秘。

  簡單來說,所謂的“宜家效應”核心就是三大關鍵詞:參與感、擁有感、存在感,進一步解釋就是:

  提升用戶參與感,營造用戶對產品擁有感,為用戶刷足存在感。

  所以無論是設計產品,還是策劃品牌活動,只要始終圍繞這三點,再結合品牌需求來落地,就能吸引用戶投入到你的品牌內容中。

  那么,你也能把“宜家效應”為品牌所用,將宜家效應價值最大化。

  本文參考資料:

  [1] 智立方的楊石頭,《星巴克×宜家×喜茶,是如何讓你上癮的?》,2019-02-18

  [2] 騰訊課堂產品學院,《QQ運動讓用戶設計了他們最喜歡的東西,你其實也該試一試的》,2017-08-15

  [3] 餐飲O2O,《海底撈終于干“中餐”了!半成品菜真的是"香餑餑"?》,2020-03-03

  [4] 吳曉波頻道,《麻煩如何創(chuàng)造價值?學學宜家的生意經》,2020-02-16

  [5] 野蠻的大西瓜,《51個人類心理學認知偏差》,2019-06-10

  來源: 品牌頭版 楊陽

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宜家

東治書院2024級易學文士班(第二屆)報名者必讀
『獨賈參考』:獨特視角,洞悉商業(yè)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雜花土蜂蜜,愛家人,送親友,助養(yǎng)生
關注『書仙笙』:結茅深山讀仙經,擅闖人間迷煙火。
研究報告、榜單收錄、高管收錄、品牌收錄、企業(yè)通稿、行業(yè)會務
★★★你有買點,我有流量,勢必點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