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中國零售過去二十年的歷史,歸結為一副牌局,那么玩家的博弈過程,就構成了中國零售的眾生相。
有人華麗進場,有人黯然離場;有人習慣遲到,有人無故缺席。

5月15日,蘇寧易購宣布,萬達百貨的37家門店將正式更名為蘇寧易購廣場,第一家改造門店將于5月底亮相南京。這是董事長張近東在今年2月宣布收購萬達百貨37家門店后,正式將其整合進蘇寧的品牌體系。
蘇寧易購,曾是一家被牢牢貼上傳統(tǒng)標簽的公司,作為黃光裕時代國美的老對手,相比阿里京東等電商新貴,它“古老”得毫不性感。但在新零售的牌局上,這家公司似乎在一夜間重回大家視野。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2018年,中國上市電商公司營收排名前三分別是京東、阿里巴巴、蘇寧易購,凈利潤排名前三分別是阿里巴巴、蘇寧易購、小米。2018年,蘇寧易購的凈利潤增速高達212%。
曾經在價格戰(zhàn)中被京東打得措手不及,甚至要靠賣阿里股票補貼主營業(yè)務的蘇寧,如今翻身了嗎?燃財經查閱近十年來蘇寧財報并采訪多名員工,還原其突圍路徑。
新舊混戰(zhàn)
2012年以前,中國零售業(yè)有兩張牌桌。一桌是以國美、蘇寧、大潤發(fā)為代表的傳統(tǒng)零售商,另一桌是以阿里、京東、當當為代表的電商。兩桌雖有摩擦,但未展開大規(guī)模戰(zhàn)役。
“曾經我們也沒有想過把京東當作對手,因為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零售形式。”一位2009年即加入蘇寧的老員工高鵬向燃財經表示。
2012年,京東以小份額打大份額的方式,通過價格戰(zhàn)打下當當?shù)膱D書后,盯上了蘇寧的家電。為此,劉強東引進了曾在聯(lián)想、宏基工作過的藍燁,開始向家電品類進軍。
京東和蘇寧的這一場價格戰(zhàn),將零售行業(yè)的戰(zhàn)火從線上燃燒到了線下。

京東的強勢進攻,讓蘇寧不得不啟動線上線下同價,以犧牲短期盈利的方式,和京東長期斡旋。這導致蘇寧從2012年開始,凈利潤大幅下滑。蘇寧財報顯示,價格戰(zhàn)最激烈的2012年和2013年,蘇寧的凈利潤同比下滑44%和86%。
在這個過程中,蘇寧曾經最大的對手國美,因為黃光裕入獄、電商轉型失利等原因,退出核心主戰(zhàn)場。
但和當當不同,這場價格戰(zhàn)并沒有將蘇寧打垮,“我們犧牲了短期利潤,但撐了過來。”高鵬說。
價格戰(zhàn)過后,零售業(yè)的“美蘇爭霸”格局,變成了阿里、京東、蘇寧的三足鼎立。
2015年8月,阿里投資283億元,占股19.99%成為蘇寧第二大股東,而蘇寧以140億元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新發(fā)行股份。雙方相互持股,正式結盟。消息出來后,有人調侃:行業(yè)老大和老三聯(lián)手,行業(yè)老二京東哭暈在廁所。
蘇寧站隊阿里,讓牌局發(fā)生了微妙的變化。而在2014年,騰訊戰(zhàn)略投資京東,并將電商業(yè)務打包給京東來做。蘇寧和京東都獲得了更多籌碼,但騰訊和阿里的背后博弈,讓這場牌局變得更加復雜。
2015年前后,各大垂直電商興起,但這股風并未吹太久,阿里、京東、蘇寧的行業(yè)地位依然穩(wěn)固。2016年,拼多多開始崛起,并在不到三年時間成為僅次于京東的第三大電商,對已有的行業(yè)格局形成沖擊。
轉眼到了新零售的風口,當巨頭紛紛布局線下,堅持沒有放棄線下的蘇寧,突然成了香餑餑。一方面,以阿里為代表的巨頭布局線下買買買,另一方面,蘇寧線下大量開店開啟新一輪大躍進。
在風口瞬息萬變中,回過頭來看,蘇寧這家老牌零售商,竟然從未缺席。但是,蘇寧真的贏了嗎? 共3頁 [1] [2] [3]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蘇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