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自己組裝的宜家家具,會特別舍不得扔?
星巴克為什么在紙杯上寫你的名字?
為什么可口可樂要出“城市罐”?
這些品牌事件的背后,是否有普遍規(guī)律?這是很多人都曾經(jīng)有過的好奇,也是專業(yè)營銷人員苦心鉆研的問題。
曾任奧美咨詢董事總經(jīng)理,現(xiàn)為上緒品牌咨詢創(chuàng)始人與首席策略官的王直上Jason Wang老師,以自己23年的實戰(zhàn)營銷經(jīng)驗,娓娓道來了這些品牌背后抓住用戶的秘密!
開遍全球的宜家
一個重要的策略就是擁有感
擁有感這個詞聽起來挺玄乎的,我舉個例子你就懂了。
你應(yīng)該知道宜家這個牌子,現(xiàn)在國內(nèi)的城市有很多宜家的商場,里面賣各式各樣好看的北歐風(fēng)家具,宜家的家具你還可以自己動手組裝,那么,如果你要搬家了,你舍得扔掉組裝的家具嗎?
這個事情就和擁有感有非常直接的關(guān)系。
諾貝爾獎的兩位大師,丹尼爾卡尼曼和泰勒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將測試的人分成三組,給第一組每個人送一個馬克杯,給第二組每個人一條巧克力棒。
然后他就問這兩組,你們有沒有興趣把杯子和巧克力棒互換?
結(jié)果,兩組人里,十個里有九成的人都說:我寧可留住我的馬克杯/巧克力棒。
但是第三組人的反應(yīng)就很有意思了:
馬克杯和巧克力棒同時被擺在他們面前,他們可以二選一。結(jié)果,選杯子的人是56%,選巧克力棒的人是44%。
從這個結(jié)果上可以看得到,已經(jīng)得到馬克杯的人當(dāng)中有九成的人要保留馬克杯,已經(jīng)得到巧克力棒的人,有九成的人要保留巧克力棒。但是當(dāng)你可以自由選擇2選1的時候,選擇了馬克杯和巧克力棒的人大概各占一半。
為什么會有這個差距?
照理說,如果人們對于這兩個東西的評價都是比較接近的話,應(yīng)該不論是第一組,還是第二組,結(jié)果應(yīng)該都跟第三組一樣,最終因為喜歡巧克力棒還是喜歡馬克杯,來做出選擇,對吧?
但這個實驗很有意思,它證明了人是很不理性的,你只要先拿到一個東西,你就會覺得自己擁有這個東西,就不想放掉它了,這個就是擁有感最根本的示范。
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來講,這叫做稟賦效應(yīng),就是說,我們對于自己所擁有東西的價值往往會看得更重。
“兒子是自己的好。”這句老話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還有現(xiàn)在流行的斷舍離,為什么真正做到那么難?
家里那些你根本就不會再穿的衣服,根本不會再看的書,還有學(xué)生時代留下來的一些小玩意兒,已經(jīng)沒什么用了,你為什么還堆在那兒?
這就是因為我們的人性對于擁有感非常執(zhí)著,對于自己得到的東西非常迷戀,當(dāng)我們覺得要失去它的時候,會感受到一種錐心之痛,會有一種損失感,覺得很不舍,這就是稟賦效應(yīng)在我們身上發(fā)生了最具體的效果。
如何讓人更有擁有感?,
我過去常常跟客戶講一個觀念,品牌的擁有者到底是誰?
我們常會覺得公司擁有品牌,營銷人員擁有品牌,其實都不是的! 品牌在消費者的腦子中。
品牌是一個無形的存在,它不存在于你們公司的電腦里,也不存在于你營銷人員的筆記本里頭!
它存在于廣大顧客腦袋里,是一個看不見的東西,它就是品牌所存在的地方,所以品牌真正擁有的人不是你們,不是你的公司,不是你,是你的顧客的腦袋里面裝的那個東西。
那才是品牌,所以消費者才是真正擁有品牌的人。
這是對于品牌的一個很核心的基本概念,所以既然消費者擁有品牌,通過稟賦效應(yīng),你有辦法讓消費者更擁有你的品牌,讓這個擁有感變得更強大。
那么如何創(chuàng)造擁有感?這里我舉幾個例子
1、利用宜家效應(yīng),動起手來!
哈佛大學(xué)的教授邁克爾諾頓做過一個很有名的實驗,他找了52個人,分成兩組人,一組人需要自己動手,組裝宜家的儲物盒,另外一組人會直接收到一個組好的盒子。
然后問這兩組人兩個問題:
你愿意花多少錢來買這個盒子呢?你有多喜歡這個盒子呢?
通過圖片我們可以看到,親手做的的人更愿意花更多的錢購買,也會更加喜歡這個盒子。
這背后的原因就是,自己動手做一件事情,會讓你的擁有感變得更強烈。也因為這個實驗,被取名叫宜家效應(yīng)。
所以,不管你是組裝了一套宜家家具,或者組裝了家里的音響,電腦的軟件,甚至是你給孩子洗澡,換尿布,裝嬰兒床這些事情,只要是你親手去參與完成它,你都會得到更強烈的擁有感,而且是難度越大才能搞定的東西,你越覺得自豪。
為什么今天宜家可以這么成功?因為有這個非常聰明的策略。
通過一個未完成的產(chǎn)品,既節(jié)省倉儲的空間,又節(jié)省運輸?shù)某杀荆M裝的人力,還能夠讓客人對產(chǎn)品擁有感更強,更不舍得放棄這個東西,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組合,節(jié)省了成本,但是讓客人更愛你,這就是宜家為什么能那么成功的道理之一。
這就是稟賦效應(yīng)的進階版,動手做,你會更愛它。
2、可口可樂,為什么要換最神圣的包裝?
除了宜家讓人動手做的方法之外,還有一個方法也可以抓住消費者的擁有感。那就是產(chǎn)品的包裝。
可口可樂就是很成功的案例,在在過去這幾年它玩包裝玩得很兇,在包裝瓶上放上各種人名、網(wǎng)絡(luò)熱詞,引起了非常好的用戶反應(yīng)。
實際上,這件事情最早是從澳大利亞開始的。
當(dāng)時澳大利亞,喝可樂的人越來越少,可口可樂想到一個方法就是,去改變可口可樂神圣不可動搖包裝!
把澳大利亞最普遍的男性、女性的名字印到可樂的包裝上,不過這個名字不是給買可樂的人的。
可口可樂的觀念是,你可以分享一瓶可樂給你的朋友,你的朋友可能叫Jason,你的朋友可能叫merry,你的朋友可能叫Helen,所以你應(yīng)該把一個有他名字的可樂送給他。
這個事情引起了非常巨大的轟動,消費者玩得非常興奮。
我找到一個有我朋友名字的可樂,我去分享給他,我就參與了這件事情,我就擁有了這個產(chǎn)品的體驗,不只是我,還包括得到了這一罐可樂的朋友,所以這是一個一舉兩得的idea。
這個案例也是一個引爆點,讓全球的可口可樂開始玩包裝,乃至于一直到現(xiàn)在,包括今年可口可樂在中國做的城市罐,也是同一個道理。
居住在北京的,上海的,廣州的消費者,通過城市名字,和可樂連結(jié)在一起,消費者腦子里對品牌的擁有感就會更多一些。
3、星巴克為什么把你的名字寫在杯子上?
除了把名字印在罐上,有沒有可能把名字寫在罐子上面呢?
這樣做的就是星巴克了。
那么,為什么星巴克要在每一個來點咖啡的客人的杯上寫他的名字呢?
它只是為了方便你不要拿錯一杯咖啡嗎?肯定不是的。
當(dāng)一杯咖啡上,寫上你的名字后,它就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杯叫杰森的咖啡,這會讓你和這個產(chǎn)品有一個不同層次的聯(lián)系。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很看重自己的名字,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個比較強烈的自我意識,所以上面有我的名字,消費者就會有一種不一樣的聯(lián)系跑出來了。
共2頁 [1] [2] 下一頁
星巴克部分飲品1元小幅漲價 未來業(yè)績增長還是靠開店
星巴克部分飲品漲價 回應(yīng):營運成本及市場浮動所致
星巴克調(diào)整會員計劃 助力星巴克app發(fā)展
星巴克CEO:將把在中國學(xué)到的快遞服務(wù)經(jīng)驗應(yīng)用于美國
星巴克推廣中國外賣業(yè)務(wù) 或在美復(fù)制此模式
搜索更多: 星巴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