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關注的是,與 Gucci 相似,Balenciaga 也是近兩年顛覆性最高的奢侈品牌之一。
自從制造了 Vetements 現(xiàn)象的 Demna Gvasalia 出任創(chuàng)意總監(jiān)后,街頭潮流文化首次被寫入Balenciaga的內涵,Triple S 正是出自他的設計。
借勢于街頭文化在時尚界的全面抬頭,Balenciaga 在過去一年內成為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奢侈品牌,也是爆款策略的直接受益者,消費者已很難在現(xiàn)在的Balenciaga產品上找尋到時裝屋歷史遺產的蹤跡。除logo外,一切都是新的,但就連logo的字體也被Demna Gvasalia改弦易轍。
全球各地的年輕消費者群體對品牌而言開始變得越來越重要,但沒有任何一個地區(qū)比中國更能體現(xiàn)出這一趨勢。貝恩公司引用一位匿名的奢侈品牌高管的話說:“五年前,中國的奢侈品消費者比其他國家年輕10歲,現(xiàn)在這個群體比其他國家的年輕近20歲。”
貝恩調查了1170名消費者,其中17%表示他們在15至19歲之間購買了第一個奢侈品,而 48.1%的受訪者在20至35歲之間第一次購買奢侈品。平均而言,千禧一代購買更多,在2017年共計發(fā)生了8次奢侈品購買,而其他年齡組則為5次。
有分析表示,年輕消費者現(xiàn)在不再關心品牌遺產,他們只關心品牌的“當下”是否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據(jù)全球時尚搜索平臺Lyst發(fā)布的榜單,Gucci在2017年第二季度時排名第一,Yeezy和Balenciaga分別名列第二和第三。而第三季度時,Balenciaga憑借與Colette的聯(lián)名系列以及愈發(fā)受消費者追捧的“老爹鞋”Triple S,成功反超Gucci奪得頭籌。而在由時尚媒體Hypebeast發(fā)起的“HB Awards”中,Balenciaga也被為年度最佳品牌。
不過,奢侈品牌選擇在中國制造并非新鮮事。
早在2011年底時,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就宣布與另一家風投基金IDG入股Prada中國箱包代工企業(yè)“時代皮具”,這相當于間接承認了Prada在中國內地有代工工廠的事實。如今時代皮具的代工客戶名單中還包括了Fossil、Michael Kors以及Lacoste,其最大的客戶為美國輕奢品牌Coach。
2007年,Burberry 關閉了英國威爾士的工廠,把生產線遷往中國大陸的廣東深圳。據(jù)悉,Burberry將生產線搬至中國后,生產一件售價60英鎊的翻領運動衫成本可以由11英鎊減至4英鎊。
以頂級面料起家的Ermenegildo Zegna也曾表示,浙江是其成衣高檔面料的重要產地。Ralph Lauren此前也坦承,旗下多款產品來自中國,每年訂單可達數(shù)億元。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認為,由于中國制造的成本仍然相對較低,技術水平近年來提高很快,奢侈品牌會越來越多地選擇代工的方式來擴大產量。
所謂的代工廠,就是只代工生產,包括不設計只生產和既設計又生產兩種原始設備生產商。據(jù)消息人士透露,奢侈品牌在國內都有總代理,總代理接到品牌的訂單后,依據(jù)他所掌握的那些能夠進行外貿生產的加工廠的設備情況,進行不同款式服裝的發(fā)包,每次都要根據(jù)不同的款式和其他要求來選擇不同的廠。
雖然國外要求至少要保證產品的核心工藝是在意大利制作完成,主要原材料也來自歐洲,才可以標上“Made in Italy”的標簽,但迫于“Made in China”的廉價形象,大部分奢侈品牌還是決定在這些產品上標“Made in Italy”或“Made in Paris”等標簽。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今“Made in Italy”標簽依然是品質的的追求,面對全球奢侈時尚零售環(huán)境日趨復雜,以及生產人工和材料成本的不斷上漲,表面上稱自己是意大利制造的奢侈品牌在中國找代工廠生產已成為業(yè)界眾所周知的秘密。目前,尚不清楚Balenciaga旗下還哪些產品轉移到中國生產。
截止至目前,Balenciaga官網上所顯示的Triple S產品信息仍寫著意大利制造,而沒有提及中國制造,Balenciaga對此也未作任何回應。
(來源:時尚頭條網 周惠寧)
共2 頁 上一頁 [1] [2] 第1頁 第2頁
巴黎世家鞋被曝為中國制造 消費者會買賬嗎
巴黎世家更改Logo,劍指10億美元俱樂部?
如今這個調皮又辛辣的巴黎世家 到底是怎么來的?
宜家推新營銷方案 愛用巴黎世家同款這個梗
巴黎世家狀告Steve Madden 抄襲其暢銷手袋款式設計
搜索更多: 巴黎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