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街網(wǎng)訊:一款售價49歐元的面膜,在法國賣脫銷了。廠家不是歐萊雅、不是雅詩蘭黛,而是來自上海家化的高端化妝品牌“佰草集”。
如今,隨著自然健康的概念愈來愈被崇尚,“草本”概念的日化產品也逐漸興起,歐萊雅、寶潔等海外日化巨頭紛紛在中國設立研發(fā)中心,以求在中草藥化妝品大潮中占據(jù)一席之地。而中國日化企業(yè)在草本,乃至中草藥成分擁有天然的優(yōu)勢,能否實現(xiàn)彎道超車呢?
但“霸王洗發(fā)水事件”后,我們驚覺,彎道既能超車,也易翻車。特別是在進軍海外市場中,歐美日對日化產品,特別是化妝品質量要求可謂極之苛刻,有營銷專家(查看營銷專家博客)表示,在海外經營中,在質量問題上稍有差池,整個品牌就會毀于一旦。
圍繞“佰草集”這一走出去的典型案例,本期財富案例邀請企業(yè)和學者為本土日化企業(yè)的本草之道把脈。
嘉賓:
葛文耀:上海家化董事長
王茁:上海家化副總經理
谷俊:中國化妝品營銷研究中心副主任
廣東省日化商會副秘書長
李志起:資深品牌營銷顧問,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案例
上海家化海外“突圍”
在法國香榭麗舍大街的絲芙蘭旗艦店里,一款售價49歐元的太極泥面膜上市不到一個月便脫銷,在包括香奈爾、迪奧等法國大品牌在內的2300個護膚品中銷售名列前五名,全系列產品的總銷售量也進入了全店護膚品的前十位。———這就是來自中國上海家化集團的原創(chuàng)化妝品牌“佰草集”。
近年來,標有“本草”、“草藥”、“中草藥”等字樣的化妝品因純植物提取、自然溫和、無刺激而大受歡迎。距離1998年第一家門店開張僅10年,2008年,佰草集借絲芙蘭渠道登陸法國。截至2010年6月,佰草集國內終端店鋪數(shù)約八百多個,2009年全年的銷售額超過8億。
但中國企業(yè)要在已經成熟,并已形成一個較為固定格局的化妝品市場上打造一個國際品牌,其困難已經不僅僅是資金,更是渠道、科研技術、品牌認可等等的博弈。據(jù)上海家化董事長葛文耀介紹,“佰草集海外上市對我們的設計、科研能力都有提高,并且在生產控制和管理這塊變化很大。本來是抽樣檢驗,到家化最新推出的高端品牌‘雙妹’已經是全數(shù)檢驗了,并且現(xiàn)在是成品每工序檢驗。我們第一次把產品拿出來看時,只挑出百分之二十左右是完全令人滿意的,我們科研部有個負責人說這個是行業(yè)標準,我說什么行業(yè)標準,那是大流通產品的行業(yè)標準!不是高端品牌、更不是奢侈品。后來我讓他們專門找人練,改進工藝,現(xiàn)在科研部和質檢部已經重新制定了檢驗標準,專門用來檢驗和控制高端品牌的產品線。”
除了上海家化,致力于中草藥化妝品的本土品牌有不少,同樣大打“草本概念”的,還有消費者耳熟能詳?shù)耐侍谩⑺鬈教、美加凈等品?但總體而言,本應有著天然優(yōu)勢的本土中草藥化妝品牌,在國內市場上卻并未拔得頭籌。
相反,世界日用化妝品巨頭借助其自身品牌的巨大影響力、強大的市場推廣攻勢,瞄準“草本”概念這一新領域,紛紛搶占先機。去年,寶潔放下“品牌教父”的高姿態(tài),跟隨日益流行的漢方消費潮流,力推漢方飄柔,爭奪已被蠶食的漢方細分市場,繼續(xù)在中草藥化妝品領域尋求新的市場機會。聯(lián)合利華宣布“中草藥系列產品是上海研發(fā)中心的重點目標”;歐萊雅也表示,收購融入諸多中國元素的羽西,是為了推動歐萊雅的中草藥研究走向世界,并且希望將中草藥護膚元素引入蘭蔻等源自法國的品牌。此外,雅詩蘭黛、資生堂、高絲等國際公司紛紛在上海設立了研發(fā)中心,并將旗下中草藥化妝品開發(fā)列為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