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8”年中大促的序幕逐漸拉開,取消預售成為傳統(tǒng)電商平臺做出的一大重要調整。
據京東黑板報5月8日消息,今年京東“618”將于5月31日晚8點全面開啟,進行現貨售賣。淘天集團也于5月6日宣布,今年天貓“618”取消官方預售,改為直接售賣模式。
“天貓、京東的舉措,反映了消費者對于簡單、直接購物體驗的偏好,以及對預售模式潛在問題的擔憂。”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電商平臺正在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銷售模式,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并保持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預售為何取消?
在電商領域,預售機制是一種靈活的銷售策略,它允許消費者通過支付定金來提前鎖定心儀的商品。這種機制不僅有助于商家減少庫存風險,降低生產成本,并加速資金周轉,還為后續(xù)的正式銷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一家乳制品電商負責人對記者表示:“通過預售,我們可以提前掌握消費者的購買意向,從而更精準地安排生產和物流計劃。這不僅降低了庫存風險,還讓我們能夠提前回籠資金,有效緩解資金壓力。”
但實際上,預售制度屢被消費者詬病。截至5月9日,黑貓投訴平臺上關于預售的投訴已超過8萬條。有消費者反映,在購買商品時明明是標注為現貨,但在下單后卻變成了預售商品,導致等待時間延長,甚至錯過使用時機。還有網友投訴,購買了預售商品,但商家卻遲遲未發(fā)貨。
與此同時,消費者發(fā)現在不同的銷售渠道(如直播間、各平臺官方旗艦店等),同一預售商品價格不統(tǒng)一的情況時有發(fā)生,甚至還會出現提前購買預售商品并沒有獲得預期的優(yōu)惠,反而價格更高的情況。“選擇網購就是為了省時省心,可網購預售卻讓省心事變成了糟心事。”有消費者在黑貓平臺上表示。
對此,業(yè)界普遍認為,預售被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逐漸放棄,核心原因是其機制存在漏洞。
零售電商行業(yè)專家、百聯(lián)咨詢創(chuàng)始人莊帥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大促規(guī)模的加大,參與預售的商家和消費群體不斷擴大,問題也開始出現。例如,預售的商品不能按期發(fā)貨、補差價時出現漲價情況、售后服務與普通商品不一致等,甚至出現金融風險。使得消費者的消費體驗變差、消費風險上升,使平臺口碑和平臺其他正常售賣商品的商家都受到了影響,所以京東和淘天集團才會不約而同取消預售制。
今年1月份,中國消費者協(xié)會發(fā)布2023年全國消協(xié)組織受理投訴情況顯示,電商平臺預售模式亟待規(guī)范,同時指出電商平臺預售模式存在五大問題——“尾款”漲價不誠信、預售商品不價保、承諾贈品不兌現、承諾時間不發(fā)貨、“最低價”宣傳不屬實。 共2頁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