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寧壽司老板也表示,“核污染影響之后,門店生意一落千丈,大家都不怎么吃壽司了,偶爾來幾個熟客也都不吃帶海鮮的壽司。我們正在趕緊轉行,改做中式壽司,希望一切都會好起來。”
平價日料品牌摩打食堂,最近在公眾號留言中公開回應粉絲“其實我們是粵菜”,更直接把官微介紹改為“最近是粵菜”。
專注中式創(chuàng)意料理研究11年的老黑認為,“新中式,確實是一個出路,不過沒有海產(chǎn)品的壽司、日料也很多,并非都被抵制。”
在不少品牌、門店嘗試推出中式壽司產(chǎn)品后,大部分消費者均表示看起來更好吃了,雖然會短暫震驚,可中式食材+米飯的組合搭配,不可能會難吃。但也有另一部分消費者認為,更少的量更貴的價格,中式壽司就是偽命題。
對此老黑也說道,“中式壽司還在探索中,很多新品牌都是跟風做的,還有一些現(xiàn)在是趕鴨子上架,不得不做,對于產(chǎn)品價值感的把控,還遠遠沒有權衡好。”
03
“新中式+”時代
該從破圈噱頭,回歸文化底蘊了
事實上,新中式壽司,在某種程度上并不算是新探索。
畢竟這之前,餐飲圈就已經(jīng)陸續(xù)出現(xiàn)了:
以虎頭局、墨茉點心局等為代表,盡管當下正在衰敗,但也曾一度受到資本熱捧的新中式烘焙;
以賈國龍中國堡、塔斯汀等為代表,正在加速狂奔的新中式漢堡;以奈雪、霸王茶姬等為代表,不斷破圈的新中式茶館/茶飲。
以及,更早一些之前,餐飲圈追捧的新中式酒館、新中式拉面、新中式正餐...
越來越多的“新中式+”風潮,正在吹向餐飲領域中的各個細分品類。
在這股風背后,彰顯的是文化輸出自信和消費喜好的變化。但很多時候,餐飲企業(yè)對“新中式”的理解仍停留在外在表達層面。
一些新中式餐飲品牌快速破圈后,“新中式”成為了不少餐飲網(wǎng)紅的孵化捷徑。
很多網(wǎng)紅餐廳,開始打著古風、國漫的旗號,在裝潢、修飾上借題發(fā)揮,但其實沒有新中式的內核,無論是菜品還是飲品,本質上并沒有真正洞察消費者需求,導致“開業(yè)很猛,后期卻動力不足”。
前段時間妖風四起的新中式饅頭,形狀各異、色彩繽紛、味道也五花八門,身價更是飛漲離譜,生生將“饅頭”變成了“韭菜”。
以及一些靠著“噱頭”引發(fā)網(wǎng)紅、博主打卡的新中式咖啡,通過各類奇葩食材做口味上的獵奇,卻后續(xù)無力,還有同樣被詬病的新中式輕食等等。
甚至,一些原本就屬于“中式傳統(tǒng)”的產(chǎn)品,也正在開始“新中式”,比如新中式麻辣燙、新中式麻辣拌、新中式串串香等。
在“核污水”事件后,對于“新中式壽司”的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表示更加關注壽司文化的底蘊,也正在倒逼餐飲商家去理解:新中式的表達本質,是挖掘中式元素的底蘊,結合餐廳經(jīng)營特色,用當代語言敘述傳統(tǒng)飲食文化,而不是簡單的疊加。
專注中式創(chuàng)意料理研究11年的老黑認為,“國朝興起,新中式+是一條好出路。不過,從長遠來看,國風情懷難敵高溢價,只有持續(xù)輸出品牌底蘊、產(chǎn)品文化的餐飲企業(yè),才能走得更遠。”
來源:餐飲老板內參 張鰻魚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