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億日活的抖音為餐飲品牌們提供了一個“種拔一體”的新平臺,商家通過抖音興趣電商打造的諸如短視頻、團購、商家自播、達人探店、抖音外賣等營銷工具矩陣,也為消費者創(chuàng)造了一個全新的消費場景。
從外賣到抖音,過去一年部分餐飲品牌的渠道建設,已經逐漸完成了“堂食+外賣”雙主場到“堂食+外賣+抖音”多主場的轉換。
新組織:“合伙人”讓品牌跑得更快
過去一兩年,不斷有直營品牌開放加盟,比如霸蠻、田老師紅燒肉、多樂之日、老鄉(xiāng)雞等等。還有一些直營品牌對“加盟”的態(tài)度則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比如樂樂茶、木屋燒烤、陳香貴等。
不管是出于什么考量,對于直營品牌來說,“直營變加盟”確實是降低經營風險,實現規(guī);l(fā)展的好方法。這幾年,一些加盟品牌獲得的成績確實要好于直營品牌,不論是在門店規(guī)模還是在利潤水平上。
而相比傳統的加盟模式,筆者更看好合伙人模式。
去年有不少品牌實現了逆勢增長,米村拌飯算一個。米村在2022年新開門店超200家,疫情三年新開店數量達到460家左右,實現了三級跳。
米村能夠逆周期增長,得益于“合伙人制”,即合伙人投資持股比例為20%,剩下80%由公司管理層、區(qū)域負責人、店長,員工內部解決。這種組織形式有效解決了資金、選址、利益分配、運營、加盟管控等問題。
事實上,不論是海底撈的“師徒制”,還是米村、半天妖的“合伙人制”,都是遵循“共擔+共創(chuàng)+共贏”的思路來打造的“利益共同體”。
與傳統加盟模式相比,合伙人制具備“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特點,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證團隊穩(wěn)定、運營管理不走樣,未來將成為連鎖品牌實現跨越式發(fā)展的新選擇。
新技術:用數字化“透視”未來
去年,由奈雪數字化團隊自研的“自動奶茶機”開始在奈雪全國的門店投入使用,最快不到10秒就可制作一杯茶飲,在解放人力的同時,使得產能提升了40%。
在硬件上大量采用新技術,以及其他基于“數字化”的創(chuàng)新和應用將成為行業(yè)發(fā)展的大勢之一。
過去一年,喜茶、奈雪、書亦燒仙草、益禾堂等眾多新茶飲品牌,在前中后臺的數字化建設上投入巨大,已經逐步實現了選址、產品研發(fā)、供應鏈、門店運營和營銷的數字化建設,這一變化打破了門店、人員和設備間的“數據孤島”,有效降低了供應商管理和原材料生產的成本。
同時,通過全鏈路的數字化建設,上述品牌也得以實現對門店銷售、復購、拉新、促銷活動的數據分析,從而為市場端和研發(fā)端提供精準的消費者洞察。
新中式:用中國食材,表達中國風味
“用中國食材,表達中國風味”,逐漸成為一個全新的品類升級思路。
去年,茶顏悅色旗下的鴛央在長沙落地,主打“茶咖”的鴛央開創(chuàng)了“新中式咖啡”的全新品類;定位于“新中式漢堡”的塔斯汀拓店迅猛,試圖跟麥肯掰掰手腕;西貝正式推出了新品牌“賈國龍酒釀空氣饃”,同樣定位“中式漢堡”;憑借著“好吃、花樣多”的新中式輕食突然爆火……
不同于以往對傳統中國美食的品類升級,這一波“新中式”更傾向于對西餐的“本土化改造”。未來,新中式還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小結
對于餐飲品牌來說,過去的一年變化實在太大,從管控到開放,從生死邊緣到門庭若市;直營品牌紛紛開放加盟,消費遇冷資本退潮……可以說,唯一不變的,就是一直在變。
在諸多變化之下,一些餐飲企業(yè)也進化出了一種全新的力量,那就是“創(chuàng)新,持續(xù)創(chuàng)新”。預制菜、直播賣貨、上團購、進社區(qū)、做團餐……唯有創(chuàng)新才是餐飲前進的動力,才是生存的關鍵。
2023,停止內卷,選擇進化,用創(chuàng)新破“萬卷”!
來源:紅餐網 翟彬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