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租賃的話,價格將更低。一般普通餐廳中,傳菜員薪資在4000元左右,而一臺送餐機器人的租賃價格大多在兩千至三千元。
就餐飲業(yè)而言,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yè),伴隨著人力資源供給增速的放緩,人力成本正在成為餐飲業(yè)各項成本費用中不可承受之重。
更嚴峻的是,長期以來,餐廳服務員都名列短缺職業(yè)排行榜前三,還有春節(jié)前后的用工荒也一直困擾著餐飲業(yè);诖耍筒蜋C器人的誕生,在一定程度上,補充了服務人員轉型留下的缺口。
此外,從諸多研究報告來看,送餐機器人的崛起也與后疫情時代,無人配送的走紅有一定關系。
這幾年來,疫情的持續(xù)進行和實體商業(yè)的艱難行進,讓餐飲業(yè)不斷認識到節(jié)流的重要性,而采用送餐機器人,確實可以在降低人力成本的情況下,保證服務質量。比如,某些隔離酒店就通過采用機器人送餐,降低了感染風險。
另外,對于部分中小型餐廳來說,引入一到兩臺送餐機器人,還可以起到吸引顧客的作用。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消費者都曾表示,送餐機器人帶來的消費體驗確實新奇有趣,還有不少家長,會因孩子喜歡送餐機器人而反復來餐廳就餐。
03
傳菜員會消失嗎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送餐機器人將會取代傳菜員?
在機器人制造公司們看來,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如果具體到當下,顧客和餐廳老板們可能還是更傾向人類。
畢竟,從服務意識的能動性上來說,機器人還是過于單薄了。再則,關于送餐機器人,制造公司們還有很多沒有宣之于口的內容,比如售后的運維保養(yǎng),機器人的使用年限,都是實打實的問題,它又不像手機,隨時隨地可以送去附近的售后服務中心。
就連被認為是送餐機器人堅定支持者的海底撈,在全球門店部署的送菜機器人也不過千余臺。
而對大部分傳統(tǒng)餐飲門店來說,顧慮則更多。一方面,送餐機器人確實有很多優(yōu)點,但缺點也很突出,比如,不是所有餐廳都適合配備送餐機器人,蒼蠅館子不可能占地幾百平方米。
在此之外,也并不是所有餐廳在設計之初都將機器人動線納入考量,1米以上的過道寬度和極高的地面平整度,足以讓大多數餐廳斷了念頭。
同時,也有部分配備了送餐機器人的餐廳出來現身說法。
比如智能產業(yè)媒體智東西就曾采訪一些配備了送餐機器人的餐廳。據餐廳工作人員介紹,「在就餐高峰期,人流擁擠的狀況會對機器人行進造成障礙,從而影響送餐效率,因此有的餐廳在送餐高峰期就將機器人閑置了,這樣的現象與機器人研發(fā)和投放的初衷背道而馳。」
另外,部分消費者也對此充滿抗拒。受制于技術限制,送餐機器人們功能大多單一,在迎賓、送餐、點餐之外,并不能靈活應對客人需求。在社交媒體上,有不少人都認為,現階段的送餐機器人比起人工智能,帶來的體驗可能更傾向「人工智障」。
事實上,根據中國產業(yè)信息網數據,目前商用服務機器人市場滲透率僅為3%,其中送餐機器人滲透率還不到1%。
言下之意,現在東北土菜館的送餐機器人們,比起傳菜員,還是更像吉祥物。
04
更差還是更好
從1961年通用汽車公司上線第一臺工業(yè)機器人,到如今送餐機器人出現在普通餐廳中,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出,進入到社會生活的邊角。
而隨著智能化的進一步滲透,機器人又將在新時代里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呢?有人認為,或許,科技電影中的人機共存時代,也將離我們不遠。
事實上,正如麥肯錫去年發(fā)布的報告所言,后工業(yè)經濟時代會帶來規(guī)?涨暗募寄苻D型和職業(yè)變更。這其中,自動化早期應用會迫使2.2億勞動者需要變更職位,并讓5160億個工時被取代,而對于3.3億農民工來說,或將面臨22-40%的工作內容被自動化取代的風險。
從這個角度來看,很大程度上,送餐機器人對傳菜員這一職位的吞噬,只是機器人占領商業(yè)的冰山一角,隨著后工業(yè)經濟序幕的拉開,情形將會比我們所想象的復雜。
這不是夸張,在送餐機器人之前,制造業(yè)已經成功實踐過黑燈工廠。彼時,富士康在引入機器人后,裁員六萬。
時至今日,很多人依然堅信,機器人只是工具,就像互聯(lián)網對實體商業(yè)的改造,是把人類從簡單的勞動中解放——但與美好愿景截然相反的是,機器人對人工的替代,從來不是一半一半,而是從簡單的環(huán)節(jié)開始蠶食,直到人力被完全替代。
來源:吳懟懟 文/咸魚魚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送餐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