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的10幾塊一份的外賣,
是一年前就做好的!
很難想象,你從外賣平臺下單后吃到的鮮美可口的飯菜,是一年前就做好的!
最近,小編接觸到一個送外賣的老鄉(xiāng)。有一次,他看見我點了一份15塊的外賣,就好心的提醒了我一句:“15塊以下的外賣,最好不要吃!”
為什么不吃,這可是平臺搞活動的優(yōu)惠價,這種薅羊毛的機會,怎么可能錯過?
小哥說:如果你信平臺真的給你的活動價,那么你就輸了,這么對你說吧,十幾元的外賣,一般都是1年前就做好的,用的都是料理包!
料理包,通俗的說,就是通過工業(yè)化手段,批量制作出來的成品菜品,它的最大特點是可以在低溫下長期保存,加熱之后就可以直接食用。
料理包的保質期通常為1年,有些料理包的保持期甚至達到3年,這么長的保質期,基本可以去申請吉尼斯世界大全了。
小哥還告訴我,實際上,經(jīng)營這些十幾元一份外賣的店鋪大多沒有自己的門店,也沒有開通堂食服務,他們都是只做純外賣服務的。
原來,這些店鋪只有一個小倉庫當做廚房,這個廚房的主要功能是生產(chǎn)米飯,一年前就做好的料理包熱在溫水里,顧客下單后,剪開料理包將菜鋪在飯面上,一份熱氣騰騰的性價比極高的外賣就這樣做成了。
整個外賣生產(chǎn)的過程中,沒有現(xiàn)炒,不需要廚師,只需要一個簡易的用來加熱料理包的加熱裝備,一份看上去完美無缺的外賣就誕生了。
當然對很多消費者而言,他們中的很多人和我一樣,心里是沒有料理包這個概念的,而是被這些外賣的“高性價比”的價格給吸引過來了。
的確,一份香菇滑雞14元,一份咖喱牛肉15元,一份肉末茄子11元,從價格上說,這些外賣比我們親眼看著下鍋的沙縣小吃還要便宜。
但是,就是這10幾塊一份的外賣,卻讓很多小店在很短時間自行車變摩托了。
有了料理包,
一家店鋪月賺20萬不是夢想!
查詢外賣平臺后發(fā)現(xiàn),點這種十幾塊一份我外賣的人很多,有的店鋪,一個月的銷量可達萬單左右。
月銷量萬元左右是什么概念?我們來簡單地算一筆賬。
也許在有些人眼中,10幾塊一份我外賣賺不了什么錢:想一想現(xiàn)在的菜價有多貴?在家里隨便做個青菜炒肉,成本也奔著十幾塊去了。
而十幾塊一份的料理外賣所以還能賺錢,是因為料理包太便宜了。
通常,一份正規(guī)的料理包的成本在5元左右;當然,在中國做事就是這樣:如果有不正規(guī)的替代品,正規(guī)的東西是沒有市場的。所以我們看到,在一些電商平臺上,19元可以買到10種口味的料理包,這樣一算下來,料理包的單價不足兩元!
也就是說,就算一份料理包外賣的售價定為11元,扣除其他的成本,外賣平臺上商家的利潤還是很可觀的。
最關鍵的是,因為這種料理包外賣性價比高,銷量太好了,商家還可以“薄利多銷”,所以,有的店鋪一個月可以輕松賺到20萬元!
其實,料理包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它起源于盛產(chǎn)方便面的日本,在技術上,日本的料理包是可以讓人放心的;但是料理包進入中國后,很多人都擔心它在營養(yǎng)上可能沒有現(xiàn)炒的高,從內心是高度抗拒料理包的。
但是,外賣平臺在這幾年的異軍突起,卻讓幾年前還一直被嫌棄的料理包成為市場的寵兒。
首先,外賣對時效的要求是第一位的,料理包則可以很好的解決出菜慢的痛點,在消費者屢次因為送餐慢和快遞小哥發(fā)生沖突的背景下,料理對整個行業(yè)而言,無疑是天降神兵。
其次,消費者在點餐時,眼中所見都是店鋪通過專業(yè)攝影師拍出來的美食圖片,商家不會告訴你,這些精美的圖片最后都是由料理包拼成的。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