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社交媒體出現(xiàn)之后,這家國際快時尚巨頭的產品設計,開始更多以網(wǎng)紅領袖的意見為風向標。每周兩次上新,每年推出1.2萬款新品,并只在店面中展示三到四周。
然而到了近些年,這些以ZARA為代表的快時尚巨頭遇到了麻煩。它們還是不夠快。
在疫情因素影響疊加下,國際快時尚巨頭之前的衰落趨勢正在加快。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在2020年第一財季,銷售額同比下降了44%,且計劃在今明兩年關閉1200家門店;優(yōu)衣庫2020財年Q3季度虧損達98.18億日元;H&M在3月份一次性關閉全球3778家門店,銷量大降46%;2019年拉夏貝爾已關閉4400家實體門店……簡單地說,實際情況比大家感知的要更惡化。
另一方面數(shù)據(jù)卻顯示,中國的快時尚產業(yè)正朝著歷史頂峰發(fā)展。
2019年,中國服飾總零售額超過2萬億元,其中電商份額過半,快時尚服飾在城市消費者的穿衣滲透率達到歷史頂峰。整個服飾產業(yè)也呈現(xiàn)高度細分化傾向,大量的爆款平均了大量的個性化需求。
而這些快時尚個性化服飾需求的聚集地,就是擅長追逐熱點生意的淘寶。相比于曾經的國際巨頭,它的快,是另一個維度,同時也是另一個量級。
目前淘寶iFashion的3萬中小賣家,每個月要推出60萬件新品。相較于ZARA每年幾千件新品的更新頻率,iFashion每個月的新品數(shù)量差不多是其100倍。
其實想想原因很簡單。
ZARA的反應再迅速,也是相對于傳統(tǒng)企業(yè)來說的,從分析師到設計師再到總部決策層,一件產品的溝通時間最少也要兩個星期。而被市場已經教育10年,熟知社會和網(wǎng)絡熱點生意經的淘寶中小賣家們,很可能在熱點剛出現(xiàn)的時候就開始上架類似產品。
這就是一個跨界打劫的案例,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高維的表現(xiàn),讓ZARA這樣的國際巨頭根本無法招架。這也是為什么很多人把iFashion稱作中國唯一成功的快時尚集合品牌的原因。
而iFashion的商家能做到這一點,靠的其實是淘寶這幾年為其搭建的一整套服務體系和形態(tài)賦能。
首先,淘寶店鋪小而年輕,服飾賣家的平均年齡26.7歲,00后商家們的數(shù)量是3年前的3.5倍。他們自己就是消費者,也深知年輕消費者需要什么。再加上基于淘寶大數(shù)據(jù)所提供的分析和研判,這些懂得市場的淘寶商家等于裝上了翅膀。
不久以前,“飛天胖女警”還只是一個穿搭視頻博主,因為做微胖人群穿搭的短視頻,聚起了一批粉絲。今年6月,她正式在淘寶開店,在平臺的數(shù)據(jù)建議下,她不斷在淘寶直播和搜索中強調“顯瘦”這樣的關鍵詞,最終第一個月就實現(xiàn)了200萬銷售額。
“現(xiàn)在,淘寶iFashion的數(shù)據(jù)洞察能力,以及對市場的靈敏度都更強,”淘寶服飾行業(yè)負責人喬喬說道,“很多商家需要我們的洞察能力。”
其次,更重要的是淘寶為這些商家搭建了快速的供應鏈反應體系。畢竟當前Z時代消費者的特性是自我為中心,所以其興趣較為分散,很多平臺爆款服裝其實銷量是建立在長久流量的基礎上的。
現(xiàn)在小批量多批次,是淘寶iFashion商家的產品理念。而在這種需要迅速反應的快時尚模式背后,是一整套與淘寶聯(lián)結的柔性供應鏈,其中還包括無數(shù)中小制造。
而在供應鏈體系方面,阿里方面最新的動作,也給了“熱點生意”這件事情更多想象力。
2020年9月,淘寶端出了犀牛制造這樣的全智能化柔性供應鏈服務平臺。
這意味著,以往商家想都不敢想的100件起,就可以直接上線生產的能力在目前得到了實現(xiàn)。“我們第1批產品下場之后,犀牛不到7天就完成200件的生產任務,而且可以利用淘寶無縫銜接的供應鏈分發(fā)體系,直接送達到最終消費者手中。”淘寶iFashion商家鹿與飛鳥在接受采訪時評價犀牛工廠的智能柔性制造。
畢竟,數(shù)據(jù)的支持,保證了品牌設計對市場應對的準確性;而柔性快速反應的供應鏈加成,則讓這些淘寶iFashion商家不需要大規(guī)模投產來降低成本,就能保證消費者獲得更多的不重樣“爆款”。
也許,這才是為什么淘寶成為熱點生意聚集地的原因。
4
不止熱點
9月22日,淘寶在阿里新制造的一號站“犀牛工廠”舉辦了一場時裝秀,參與的近30個品牌都來自于淘寶的iFashion商家,其中部分商家已經和“犀牛工廠”展開合作,嘗試柔性制造,為服飾商家的熱點生意注入更多想象力。
雖然淘寶iFashion已經成為快時尚產品的聚集地,挑起中國快時尚大梁。但喬喬認為,年輕消費者的需求還沒有被完全滿足,“年輕消費者愿意為個性付費,為認同買單;消費群體愈發(fā)細分,潮流趨勢更加多元。”
因此,在現(xiàn)場她宣布,將推出幫助服飾商家成長的“IF計劃”,未來3年將孵化10萬新的iFashion特色商家,并幫3萬新入淘的服飾創(chuàng)業(yè)者年成交過百萬。
原因就在于,除了追逐熱點和產品反應快速之外,由這群淘寶iFashion商家引領的中國的快時尚產業(yè),還將在另外的方向強化自身特點:它越來越表現(xiàn)出由中小商家主導的分布式特征,而非巨頭主導的集中化。某種意義上,這是快時尚產業(yè)的又一次升級。
首先,在潮流趨勢面前,不一定是跟隨,而是創(chuàng)造。
當前,符號化的個性穿搭成為年輕人表達自我的重要方式,這意味著年輕潮流時尚消費群體在垂直細分市場的更高需求,也意味著新商家可以通過捕捉潮流趨勢,獲得差異化的發(fā)展機會。
比如大批穿著漢服、洛麗塔裝和JK制服的年輕人出現(xiàn)在街頭,越來越多的小眾服飾開始出圈。
前年,喬喬在觀察淘寶數(shù)據(jù)時發(fā)現(xiàn)了漢服的銷量,于是開始大量招募商家,“這是個將市場擴大的過程”。數(shù)據(jù)顯示,目前漢服、洛麗塔裝和JK制服“三坑”的市場規(guī)模已經超過百億,而且25歲以下的人群占比60%。三坑服飾出圈,就是通過淘寶iFashion中小商家完成的。
因此,越來越多的iFashion商家,開始嘗試細分市場的風格。恰恰這樣的操作符合Z世代消費者的心理。從數(shù)據(jù)上來看,只要有種服飾風格就一定有一群專屬的擁躉,而這些擁躉又會自發(fā)形成群體,并逐漸生成自己的亞文化和圈子。“這其實就是淘寶iFashion商家自己開發(fā)流行趨勢的過程。”
其次,潮流趨勢也不一定要大眾,而是垂直。
中國的快時尚產業(yè),也將表現(xiàn)得越來越垂直細分。這樣的特點,在淘寶iFashion商家的紅人模式方面,尤為明顯。
仍然是iFashion商家鹿與飛鳥的例子,它曾經是“市場上流行什么,就賣什么”的代表,男裝火就賣男裝,女裝火起來,又迅速進入。然而最終,商家卻在等日系服裝的垂類領域固定下來。
創(chuàng)始人瀟瀟已經成為這個領域的紅人,淘寶上的顧客,即是她的買家,更是她的粉絲,一個核心追隨者的垂直圈層已經建立起來。“我們現(xiàn)在很佛系,并不打算轉型。”瀟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鹿與飛鳥的粉絲復購率超過50%,甚至很多是連續(xù)五六年的擁躉。
實際上,類似的紅人模式是淘寶iFashion商家的普遍特點。“每一個店主就是一個紅人。”在平臺上,他們擁有的垂直粉絲群體從數(shù)萬到數(shù)千萬不等。
同時,平臺的算法、運營機制,也在強化這樣的垂直細分特點,讓商家總能找到喜歡自己的用戶。“齒痛研究中心”是一家原創(chuàng)潮服店,主打Lolita與暗黑系混搭,最初創(chuàng)業(yè)時,店鋪推出一款毛絨兔子外套,在沒有做刻意推廣的前提下,即被平臺算法推薦到眾多目標客戶群體。
在這種生態(tài)里,時尚仍然表現(xiàn)得快,但廣的特點正在弱化,這已經是當下年輕人的基本價值觀,時尚并不需要所有人一起,甚至會刻意走向眾人的反面。平行宇宙,才是這個時代年輕人的生活景觀。
這可能也是服飾行業(yè)的未來。
來源:子彈財經 Rickzhang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淘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