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直播實質是工具
對于騰訊這種依托于私域流量的差異化打法,最頭疼的依舊是想要入駐的商家。
商家在直播平臺需要的是什么?毋庸置疑,自然是流量。但是騰訊直播的這種新穎的流量獲取模式,看似給了商家自己充當入口的機會,實則成為了商家的“攔路虎”。
因為騰訊直播的流量入口依托于微信小程序,除了小程序之外沒有別的入口,流量的獲取也主要通過擴散小程序的鏈接來進行。這也意味著,如果消費者的微信中沒有收到過直播小程序的鏈接,很難找到相應的入口進入直播間。
而對于傳統(tǒng)商家而言,他們并沒有明顯的粉絲意識,更不會去專門運營一個粉絲社群。他們希望的是,入駐之后一開播就有消費者進入直播間,那樣才會產(chǎn)生真的紅利,那才叫能用直播賺錢。
如此一來,騰訊直播并不像是一個直播平臺,更像是一個工具平臺,幫助那些已經(jīng)有了一定粉絲數(shù)量的商家獲得更好發(fā)展的工具。而之前騰訊直播對紅人和企業(yè)的幫扶計劃中,也明確規(guī)定了私域粉絲超過5萬的商家將會優(yōu)先獲得扶持機會。
騰訊直播雖然將流量入口放在了商家身上,但是騰訊眼中的商家屬于少數(shù)派。紅人背后有專門的運營團隊去管理粉絲,但是作為普通的商家而言,騰訊直播的這種機制卻并不友好。
騰訊直播想要借助差異化手段實現(xiàn)自己在直播賽道的彎道超車,而這種對商家并不友好的機制,卻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騰訊的計劃。
防御性戰(zhàn)略易錯失先機
電商是騰訊一直在騷動的夢,但是騰訊的防御性戰(zhàn)略卻讓其在電商難以取得成績。
除去對拼多多和京東等電商平臺的投資之外,騰訊在電商領域動作一直很被動,落地的范圍也比較小。不論是此前對標拼多多而推出的小程序小鵝拼拼,還是如今慢半拍入局的電商直播,騰訊在電商中的布局更像是在進行一種防御措施。
雖然小鵝拼拼的推出,是騰訊的一次重要嘗試,但是其中對拼多多這個“干兒子”的戒心不言而喻。而如今入局直播電商,也是在眾多平臺都著重發(fā)力電商之后,擔心自己被甩出賽道而做出的一些防御性戰(zhàn)略。
值得一提的是,在騰訊的發(fā)展歷史中,有不少出于防御而推出的產(chǎn)品。在新浪微博大火之后,騰訊立馬推出了騰訊微博,但是如今也已經(jīng)成為一個歷史名詞;而今日頭條上線之后,騰訊也緊接著推出了天天快報,但如今也沒有太大的聲量。
這種被動的防御性舉措,自然不比主動出擊帶來的機會更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雖然要面臨一些風險,但是賭贏了,帶來的紅利將是難以估量的。而之后的入局者,在起跑線就晚了一步,市場蛋糕已經(jīng)所剩無幾。
直播電商已經(jīng)爆火了一段時間,不難看出騰訊想要通過直播電商來擴大流量入口并且導入到自己的電商領域,用以提振此前電商方面的低迷。但是如今騰訊的入局,卻可能已經(jīng)錯失了直播的最佳機會。
畢竟行業(yè)內的競爭對手個個都不是善茬,不論是最早發(fā)力的淘寶直播,還是不斷跟進的京東蘇寧,就連快手和抖音也ALL IN直播電商。
直播電商是風口這毋庸置疑,但這也是一片紅海,競爭已經(jīng)是白熱化。
而騰訊想要借助其龐大且粘性極高的流量打出差異化,實現(xiàn)電商直播賽道的彎道超車,實現(xiàn)騰訊電商的復興,也許只是設想十分美好。
來源: 新芽 劉曠 共2頁 上一頁 [1] [2]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電商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