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老羅開播,抖音直播異軍突起,創(chuàng)造多次直播名場面。明星下海,網紅帶貨,有人一夜收入千萬,有人在聚光燈下裸泳,熱鬧非凡。
今天的主題是,抖音直播的營銷角色是什么?能不能帶貨?
先說為什么要談抖音直播?
有次談傳統(tǒng)創(chuàng)意人如何做數字化創(chuàng)意,我說談方法策略都沒用,現在打開手機看看屏幕使用時間,有沒有達到7-8個小時,各個社交APP占比怎么樣?連這些社交平臺你們都不用,談何數字化創(chuàng)意。
做數字營銷的基礎,是了解每個平臺的內容屬性、創(chuàng)作者生態(tài),這個池子里最大的魚,最特別,最大膽的都是誰,小魚小蝦是什么物種,基于這些做出判斷,什么創(chuàng)意適合這里,能達成什么營銷目的。
比如微博,是用來創(chuàng)造輿論的。以前的微博生態(tài)是精英文化,公知憤青們都在,現在的微博是娛樂生態(tài),中國所有的娛樂話題,幾乎都在微博產生。微博的營銷價值,是話題輿論價值。
比如微信,我寫過“品牌微信,用戶服務入口”,后來又寫企業(yè)微信說塑造好友型消費者關系。品牌官方在微信生態(tài)內,以用戶服務為主,而不是用官微天天發(fā)內容。
比如快手,是以人為核心的社區(qū)文化,在快手大家關注的是人本身,而不是內容。你關注一個卡車司機,是追劇一樣看他的日常生活,而不是某個生活片段。
以后有機會每個平臺都深入聊聊,今天聊風口下的抖音直播,為何有人一夜千金,有人一夜翻車,抖音直播是什么?以下。
抖音內容生態(tài),代表大眾文化
聊抖音直播前,先聊抖音。
直播只是工具,在不同的土壤會生長出不同的物種。
拿抖音直播跟淘寶直播,跟快手直播來競爭和對比,都是不對的,每個平臺都有自己的特質,都不是同質化?雌饋矶际琴u貨,出發(fā)點和目的都不一樣。
年初數據顯示,抖音DAU是4億,每天有4億人活躍在抖音,或創(chuàng)作或觀看。這是個巨大引力的磁場,吸引大眾在這個平臺內聚集。那么下一個問題是,4億人在做什么?
我對抖音內容的定義,是最能代表大眾的大眾文化,既不是高談文學藝術的精英文化,也不是田園山野的鄉(xiāng)村文化,是平均中國人的大眾文化。如何佐證這一點,看從這里生長出的內容。
當前的流行歌曲、舞蹈、流行語,大多出自抖音。
去年我寫過雪碧與江小白跨界。那個案例出自抖音用戶的創(chuàng)意,文案是:“你知道有一種飲料叫情人的眼淚嗎?就是雪碧配江小白”,然后小老弟一口干。
數十萬人發(fā)這個內容,風行一時。于是雪碧和江小白官方跨界,把這款情人的眼淚做出來了,最后也獲得不錯的品牌效果。
抖音的內容屬性,是大眾流行文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代最普通,平凡人的審美與價值觀,有人可能鄙視,也有人帶著羨慕,但這就是4億用戶每天投票出來的內容。
品牌方需要思考的問題是,如何進入這個大眾流行的平臺中,如何融入進去,讓自己的品牌成為大眾流行的一部分。
我觀察品牌案例,看到最多的是品牌在這個平臺做曝光,畢竟有4億受眾,但僅僅是做曝光,會有些浪費,應該有更大的野心,讓品牌流行起來。
數字營銷是本質,順帶賣貨
當老羅宣布抖音開播,我的第一直覺是跟淘寶直播不一樣,跟李佳琦完全不在一個維度上競爭。
首先淘寶直播不再需要另一個ICON人物,老羅在淘寶成不了另一個李佳琦。
然后作為相聲藝術家與發(fā)布會專業(yè)戶,直播的內容價值或許大于賣貨。而抖音本身是內容平臺,在老羅開播前其語錄就在抖音廣為流傳。
最后是老羅對抖音直播的營銷價值,不管簽約費多少千萬,這筆交易都是值得的。老羅可以持續(xù)做的,是內容型直播,賣貨只是交個朋友,本質是內容營銷。
現在我們看到,有品牌發(fā)布會在抖音開播,旅游景點在抖音直播,明星也紛紛下場,抖音直播越來越多元化,賣貨只是局部。
接下來從直播賣貨、內容商業(yè)、數字營銷三個層面聊一下,看它不能做什么與能做什么。
賣貨只是局部
抖音不應該復制李佳琦這類職業(yè)主播。抖音的主播是明星與短視頻達人出身,從內容流量延展出來的商業(yè)流量,與淘寶職業(yè)賣貨主播的路徑完全不一樣。
賣貨是抖音直播的局部,抖音與淘寶的貨,不是一個貨。
淘寶直播是商業(yè)平臺生長出來的,商業(yè)屬性更強,薇婭是直播版的Costco,薇婭幫大家選品與砍價,確保質量與最低價,然后大家可以閉著眼買了。看淘寶直播的目的就是買東西,所以薇婭賣貨的商業(yè)模式是可持續(xù)的。
抖音直播則不然,它是從內容平臺生長出來的物種,內容營銷屬性更強,同樣是賣貨,抖音兼具品牌營銷目的。
共2頁 [1] [2] 下一頁
關注公號:redshcom 關注更多: 抖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