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下注”,對手緊盯。叮咚買菜仿佛突然就站到了風口浪尖。
原本已喧囂不再的生鮮行業(yè),在資本的推動和裹挾下,成為中國零售領域競爭最激烈的賽道。而在吹過了水果和海鮮的風口后,大家都在拼命抓住生鮮電商領域的最后一個場景——買菜,盡管在此前,早已有人在這里摔得粉身碎骨。
4月,蘇寧宣布進入菜場業(yè)務;
3月28日,盒馬菜市在上海開業(yè);
1月中旬,美團低調上線一款名為“美團買菜”的App……
眾多巨頭前仆后繼再次扎堆買菜生意,但并沒有影響到叮咚買菜在上海“菜”場中的領頭羊之位。
1
被盯上的菜品到家生意
2017年4月,技術出身的連續(xù)創(chuàng)業(yè)者梁昌霖,以蔬菜作為核心品類,憑借此前3年創(chuàng)立叮咚小區(qū)累計的自建物流配送優(yōu)勢,讓叮咚買菜在成立的一年后接連完成5次融資。
梁昌霖本人也以“穩(wěn)健”著稱,行事踏實,這也是其為多位投資人看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線上下單、0元起送、0元配送、29分鐘內到家的菜品派送的模式和自身配送時效性的優(yōu)勢,叮咚買菜在盒馬和永輝的“眼皮下”,深諳燒錢戰(zhàn)術虜獲眾多終端消費者。
在此前,并非沒有蔬菜品類的一席之地。但絕大多數(shù)的生鮮玩家每日優(yōu)鮮、盒馬,以及錢大媽等,還是以精品水果、海鮮和肉類切入市場,再擴充至全品類。
其實,叮咚買菜亦是如此,據(jù)官方數(shù)據(jù)給出,叮咚平臺上有近700種品類的產(chǎn)品,涉及各種蔬菜、水果、肉蛋禽、鮮活的魚蝦、日配(米面糧油、調料)等。
一位叮咚買菜內部人士向《靈獸》介紹,目前叮咚買菜在上海有197家倉,每個前置倉面積在200-300平米之間,包含1500個SKU,同時透露,叮咚買菜的日均訂單在6萬-8萬單,實付客單價在35元左右。
激進的叮咚買菜,迅速切割上海地區(qū)的菜場生意,盒馬的侯毅就曾表示叮咚買菜給盒馬帶來了壓力。
或許在這種壓力下,迫使盒馬在菜場的布局上速度不敢懈怠。
3月底,第一家“盒馬菜市”在上海開業(yè),選址在購物中心樓下的盒馬菜市回歸大眾超市的形態(tài),煙火氣十足的盒馬菜市將顧客群體定位為中老年消費者,同時提供線上下單、送貨上門的全渠道購物體驗。
不止盒馬,3月26日,美團買菜宣布繼在上海虹口區(qū)試運行后,正式啟動北京市場測試,通過自營買菜業(yè)務,美團買菜以生鮮電商和社區(qū)化服務為切口,采用APP+便民服務站的模式,主打性價比與時效性配送。而蘇寧也順勢宣布在4月下旬將進入菜場業(yè)務,上線蘇寧菜場。
相比美團和蘇寧的自營模式,阿里新零售的代表餓了么,依托阿里的流量和資源選擇直接與叮咚買菜合作,以平臺的形式鏈接C端與B端的生鮮市場。
叮咚買菜的內部人士告訴《靈獸》,叮咚買菜與餓了么、美團和京東到家均有合作,但三方平臺的占比不高,只有10%,其余都來自叮咚自有平臺。
一邊是來自巨頭的步步緊逼,另一邊以誼品生鮮為代表的社區(qū)店也試圖在菜品領域掘金,讓表面平靜的油鍋徹底被水滴打破,創(chuàng)立于安徽合肥的誼品生鮮,主打高性價比的家庭消費,喊出的口號就是將“菜市場”看作競爭對手。
幾股新勢力陸續(xù)進入生鮮賽道,叮咚買菜在一年內獲得5輪融資,風投女王徐新為其站臺,并稱其看中的是,叮咚買菜以新品類蔬菜切入生鮮這個高頻剛需的領域,跟以往做辦公室白領的市場,賣水果相差很大,尤其叮咚買菜擁有自己的平臺,當數(shù)據(jù)累計后會運營會越來越精準,現(xiàn)在叮咚買菜29分鐘送達,未來的目標是在上海開500個倉,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可以達到15分鐘送達。
投資人口中“風口”的核心,還是基于場景和品類差異化的新解法。
歷經(jīng)了從O2O到外賣,再到新零售的各個風口,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也是不斷進化的過程,消費者對于到家和自提的消費習慣正在成為日常,隨著消費人群結構發(fā)生變化,被到家培養(yǎng)起來的消費者逐漸進入家庭消費,這就是更加高頻、更加剛需、更加大眾化的蔬菜品類成為被盯上的原因。
但菜品是一個需要再加工的品類,就讓消費者對產(chǎn)地產(chǎn)異化形成的口感差異并不敏感,相反卻對供應鏈的穩(wěn)定性要求更高。
2
是個好生意但賺錢不容易
一位深耕生鮮行業(yè)多年的從業(yè)者告訴《靈獸》,叮咚想要做好買菜這門生意,最核心的問題是三點,即高周轉率,布局全品類和即時配送。但如果想要賺錢,則需提高其他品類銷售在毛利中的占比,并可以彌補蔬菜損耗成本。
的確,叮咚買菜最初的組合策略就是“蔬菜+水產(chǎn)”,以低客單價但高頻的蔬菜作為引流品類,吸引消費者向高客單價的水產(chǎn)品類延伸。以至于在200平米的前置倉中,門庖陳列均有2組魚缸設備。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買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