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鮮電商競爭持續(xù)升級,各大電商平臺紛紛推出新業(yè)務。今年1月份,美團在上海悄悄布局生鮮配送,并于3月份在北京兩大居民區(qū)開始試運營,憑借著美團外賣的騎手實現快速送菜上門的服務。
3月底,盒馬新業(yè)態(tài)“盒馬菜市”首家店在上海五月花廣場開業(yè)。資料顯示,盒馬菜市是以面銷為核心的菜場形式電商,位置選擇在城市的社區(qū)和郊區(qū);跟盒馬標準門店不同的是,其蔬果產品都以散裝形式出售,也不帶有餐飲區(qū)。
盒馬鮮生方面表示,菜場會比標準店更小、更靈活,且專注于消費者一日三餐的食材,更親民。目前,下一家店暫時還未定具體位置。
4月初,叮咚買菜全面接入餓了么平臺,餓了么將為其提供物流、售后、營銷的服務。早在這之前,餓了么就已經在全國100多個城市開放了送菜業(yè)務,而和叮咚買菜合作后,將會開通全國500個城市的送菜業(yè)務。
想要入局的平臺還有蘇寧,蘇寧菜場預計在4月下旬上線,先在南京的10家店試點,之后拓展全南京,最后輻射全國。此外,該行業(yè)玩家還有京東到家、小區(qū)快點、每日優(yōu)鮮、U掌柜、樸樸超市等。
互聯網買菜儼然成為又一風口。對此,網經社旗下國內知名電商智庫——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發(fā)布電商快評。
生鮮電商迎來洗牌期 未來可期
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2018(上)中國網絡零售市場數據監(jiān)測報告》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生鮮電商交易規(guī)模為1051.6億元,較2017年上半年851.4億元,同比增長23.5%。預計2018年我國生鮮電商市場規(guī)模將達2000多億元,可見生鮮市場將迎來蓬勃發(fā)展。
對此,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表示,根據市場分析,生鮮深受年輕消費者喜愛,并且隨著中國人口數量的增加,未來生鮮電商市場具有很大潛力。從目前的生鮮市場來看,本地菜市場有時效性,超市覆蓋不夠密集,加上一二線城市生活節(jié)奏加快,一些居民特別是上班族,買菜難問題突出,所以買菜領域具有較大的用戶需求。
不過,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生鮮行業(yè)將會迎來洗牌期。2016年開始,生鮮電商領域噩耗頻傳,美味七七、社區(qū)001、后廚網、許鮮網等生鮮O2O紛紛倒閉;另一方面阿里、京東等電商巨頭入局,不斷加碼冷鏈物流和生鮮供應鏈投資,擁有全產業(yè)鏈資源和全渠道資源的企業(yè)將愈發(fā)具有優(yōu)勢,曹磊表示道。
曹磊指出,除此之外,其實還有一個陣營為線下門店+超市到家,包括誼品生鮮、生鮮傳奇、錢大媽等,這一類都是以門店的布局覆蓋為核心,在此基礎上來搭配到家業(yè)務,盒馬也是最早做這類模式的商家品牌。其中,這些平臺雙方都未公開談及彼此的合作,顯然這個陣營整體還在觀望中。
此前,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此前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生鮮電商4000多家入局者中,4%持平,88%虧損,且剩下的7%是巨額虧損,最終只有1%實現了盈利。
曹磊補充,生鮮市場規(guī)模近萬億,但生鮮電商滲透率還相對很低,市場潛力仍然巨大。在此格局之下,生鮮電商行業(yè)的競爭在各個方面展開,同行之間的競爭與巨頭之間的對壘愈發(fā)的激烈。
前置倉模式成生鮮電商發(fā)展趨勢?
對此,曹磊表示,新零售的核心就是線上線下的融合,結合線上購物和線下購物的優(yōu)點,增強用戶的購物體驗,挖掘零售行業(yè)新的增長動力。
如今,傳統的大賣場、社區(qū)便利店、電商都是零售行業(yè)的參與者,也都是新零售的積極布局者。對于新零售的發(fā)展而言,很重要的一個概念就是前置倉。
所謂前置倉,就是在企業(yè)倉儲的物流系統中距離門店最近、最前置的倉儲物流基地,是在中心倉、城市倉之下的第三級倉儲物流,也是實施倉配一體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其后就涉及到2B、2C的“最后一公里”配送。
前置倉的存在,使得即時配送與新零售密不可分,傳統的物流配送格局由“電商平臺→快遞企業(yè)→消費者”轉變?yōu)?ldquo;電商平臺→前置倉→即時物流平臺→消費者”。
新零售專家、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云陽子也指出,“前置倉模式”相較于傳統物流模式來說具有一定優(yōu)勢,如今已有多家企業(yè)開始入局試水,但前置倉的良性運轉要有一個前提,即平臺的前置倉點必須足夠多,在城市滲透情況要非常好,成本模型健康且運營效率非常高。
蘇寧、美團、餓了么布局互聯網買菜 優(yōu)勢幾何?
玩家一:美團強供應鏈利于品控
對此,網經社-生活服務電商分析師陳禮騰認為,“菜市場”戰(zhàn)略意在解決大部分80、90后年輕人不愿或很少去菜市場賣菜的痛點。以美團為例:一直以來,美團做的就是綜合性生活服務電商,美團建立的服務體系,已經覆蓋到生活服務的各種場景,包括團購、生鮮外賣、酒店住宿、旅游等。后來,美團聚焦以吃為核心的 “food+Platform”戰(zhàn)略。美團買菜業(yè)務的開展體現了美團的戰(zhàn)略重心。
此外,美團在餐飲供應方面一直有所側重,快驢進貨持續(xù)為美團在餐飲供應鏈方面開拓業(yè)務。在未來美團點評的盈利方向不僅僅在C端,B端的食材供應也是一塊很大的盈利點,通過從商戶的食材供應、商戶的餐品配送及相應技術服務、基礎設施等,打造全流程的服務體系。有了上游供應鏈的支撐,美團買菜業(yè)務的推進就容易的多了。與美團外賣上的生鮮服務不同,美團買菜自營的模式,更利于品質的把控,加之自有的配送服務體系,業(yè)務之間的協同價值正不斷擴大。
玩家二:餓了么數據化提升運營效率
對此,新零售專家、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云陽子認為,生鮮電商認為肉菜是最高頻的,每天都需要買,誰都想做。但是難度很大,因為冷鏈成本高,以前生鮮電商每筆訂單履約成本在二三十元。生鮮前置倉,每日優(yōu)鮮,叮咚買菜,樸樸超市都在探路,一種趨勢:履約成本往13元以下走,每筆訂單毛利往15元以上走,生鮮電商前置倉模式是成立的。
一個坐標北京的消費者如果打開餓了么APP,從“買菜”入口進入,在北京地區(qū)可以看到附近銷量排名第一的是“菜老包”,旁邊還有黃色標注的“品牌”二字。這個菜老包其實就是代運營商,通過幫人賣菜抽取傭金收入。如果繼續(xù)往下翻,也可以看到一些經過改造的菜市場店的信息,比如三源里菜市場、東四優(yōu)鮮菜場等。
餓了么布局買菜業(yè)務,其目的不僅是為了豐富平臺涉及的業(yè)態(tài),同時,是在上線菜市場的過程中可以獲取大量的生鮮食材的相關數據,這些數據能夠有效幫助提升餓了么有菜的運營效率,讓餓了么更好地服務于平臺以及餐飲商戶,其實在行業(yè)內,關于新零售時代位置是否重要是有過爭論的,籠統的說零售業(yè)的位置不再重要,在理論層面和事實層面都會找到反例,可能被打臉。但是,在短距離的社區(qū)商業(yè)范疇內,比如1.5~3公里的配送半徑內,位置確實沒那么重要了。這點在外賣市場已經被證明。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生鮮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