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報表誕生于工業(yè)1.0時代,其設計的格式和囊括的業(yè)態(tài)更加符合傳統制造業(yè)的特征。
然而,現在我們已經步入工業(yè)3.0乃至4.0時代,隨著服務業(yè)和金融服務業(yè)的興起,傳統的財務報表解讀方式是否還能幫助我們透視一家企業(yè)的商業(yè)模式和經營狀況呢?
如果不能,那我們應該怎樣調整財務報表的使用方式,來適應當前新經濟企業(yè)呢?
近年來,以小米、美團、拼多多為代表的互聯網公司紛紛上市。透過傳統的財務視角,我們會發(fā)現這些公司或許負債率“極高”,或許凈利潤“負數”,不具有投資價值,但事實果然如此嗎?
混沌5周年現場(3月29日-30日),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副教授單喆慜,將為大家講解財務創(chuàng)新:如何通過財務視角分析新經濟、新企業(yè)、新業(yè)態(tài)。
“如果會計還是堅持用工業(yè)2.0的尺度來量工業(yè)3.0和工業(yè)4.0的企業(yè),那我們怎么辦呢?”
“我們就不用他。
上海國家會計學院副教授單喆慜
拼多多、美團、小米。
它們是2018年上市的新一代互聯網企業(yè),并且都在各自領域內,打破了原有的行業(yè)格局。但是未來,它們究竟是曇花一現,還是代表了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新方向?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基于對它們的發(fā)展趨勢和運營效率狀況的分析。
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如何在財務的視角下,運用三角思維模式對新一代互聯網企業(yè)的總體運營情況進行分析,并尋求它們背后效益增長的邏輯。
大家知道,傳統的財務視角作為一種分析方法,在面對過去的經濟形式企業(yè)分析時,優(yōu)勢非常明顯,因為以前的企業(yè)賣的東西和賺錢的東西是同一種。
但隨著服務業(yè)、金融業(yè)、互聯網行業(yè)的相繼興起,新型企業(yè)賣的和賺錢的東西不再一致,因此,我們需要找到一種新方法,我將其定義為——“三角思維模式”,即賣什么、怎么賣以及如何賺錢。
接下來,我們就運用這個模式來分析拼多多、美團和小米這三個案例,看看從中能得到哪些啟示。
拼多多
賣什么?——不是產品,而是服務
拼多多是一家2015年創(chuàng)立的企業(yè),最初是一家自己賣水果的直銷企業(yè)。它的出現是時代的現象,不早也不遲。移動互聯網的高滲透率、物流和服務的完善、小微企業(yè)被扶持等等要素,最終醞釀了“拼多多”。
現在,拼多多已經成為一家平臺銷售公司。它在IPO招股說明書中說,它在平臺上只賣兩樣東西:便利和同產品更低的價格。
換句話說,它在平臺上同時為商家和消費者提供了便利,并且消費者可以以團購的形式在購買商品時,獲得更低的價格。也就是說,拼多多售賣的核心并非產品,而是服務。
怎么賣?——拼團
拼多多的創(chuàng)新模式是兩個字,“拼團”,這是它在IPO招股說明書里特別強調的概念。
對于消費者來說,每個人都有追求自我和社會價值的需求。在當代的社交活動中,我們經營著自己的社交網絡。在拼多多上,消費者要么發(fā)起拼單,要么加入拼單。拼單的數量越多,所購商品的價格越低。
“拼”的方式讓消費者自己定義了群體,也把其個人的社會價值在某種程度變現了。
憑借著戰(zhàn)略股東騰訊的流量優(yōu)勢,依托微信賦予的能量,它運用“拼”的方式快速成團,創(chuàng)建了獨特的“社交電商”。
“拼團”的方式透露了一種未來商業(yè)社會中可能的購買方式,我認為這是新零售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未來,對于同一個商品來說,標價會因為消費者是單獨購買還是“拼團”購買的不同,而不一樣。
如何賺錢?——梅特卡夫模型的曲線式增長
對于一個大型平臺公司來說,GMV(網站交易額數據)是衡量平臺規(guī)模和交易活躍度的重要指標。以GMV形式反映的銷售量,是靠買家數量和買家消費金額雙動力影響的。
從2017年至2018年第三季度,拼多多的買家數量和買家消費金額都是增長的。因此,在雙因素的共同影響下,GMV就呈現出梅特卡夫模型的曲線式增長。
| 梅特卡夫定律,指網絡價值與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網絡使用者越多,價值就越大。
從數據來看,2017年,拼多多的年度GMV的季度滾動增長約100%,從200億到1400億。2018年,這種增長有所放緩,在1400億的基礎上,每個季度大概比上個季度滾動增長40%。
當交易量增長到一定程度時,企業(yè)就可能會在組織架構和戰(zhàn)略上進行調整。
有了增長的GMV作為保障,拼多多就可以通過收取代理費和商戶廣告費的方式,穩(wěn)定地獲取收入。
所以你會發(fā)現,平臺交易量是最關鍵要素,要開發(fā)更多的商戶,以及更多的產品,才能夠幫助自己獲得更多的利益,并且同時,也要看好自己的成本和費用。
另外,有趣的是,從利潤表來看,雖然拼多多的數字非常難看,但它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大部分時候是正的。這說明什么?經營現金是正的,就會給平臺擴張非常大的希望。它的擴張越大,其經營現金流就越大,規(guī)模效應就越明顯。
美團
賣什么——便利
怎么賣——平臺雙向
這是美團IPO報告書中出現的第一張圖,美團點評是平臺,賣的是便利,通過平臺雙向來賣。這個服務都包括哪些呢?
在消費者端,美團主要解決的是吃、住、行、游、娛樂、購物等等;而在商家端,美團提供的服務項目更多,這包括:精準在線營銷工具、高效的實時配送基礎設施、云端ERP系統、聚合支付系統、以及供應鏈和金融解決方案等,這些解決方案幫助商家實現整體服務流程的數字化,提升運營效率。
那么,美團究竟是一家什么公司呢?跟拼多多一樣,高科技公司。但是它比拼多多更往前走了一步,是什么呢?它已經擁有了一個核心的基礎設施環(huán)境。
作為一個平臺,未來要處理的交易數是非?膳碌。所以平臺的服務能力特別重要,一定要有一個超前的基礎設施環(huán)境。就像阿里,每年雙11處理海量數據,幾乎不出錯,為什么?就是因為有非常強大的基礎設施能力才能夠支撐。
怎么賺錢?——協同效應
先來思考一個問題,為什么美團能夠快速去挑戰(zhàn)酒店行業(yè)呢?因為協同效應。
攜程獲得新用戶是要付代價的,但美團去做旅游,用戶的流量怎么來的?2017年,超過80%的酒店預定新增交易用戶,是從餐飲外賣及到店餐飲兩個核心品類的用戶轉化而來的。這就叫協同效應。
記住了,有協同效應,就能夠快速展開新業(yè)務,并且成本非常低,這也是美團最重要的競爭優(yōu)勢。
作為同拼多多一樣的平臺企業(yè),GMV同樣是衡量企業(yè)盈利情況的重要指標。
從2017年到2018年,美團的GMV有著大幅增長。同時,它的各項變現率,即餐飲外賣的變現率、服務的變現率、為商家提供服務的變現率等也都是增長的。2017年它的綜合毛利率是36%,相當不錯。最近的數據顯示它的總資產是1200億,銷售額是454億。
然而,當我們再來看一下它的負債結構時,就會發(fā)現,在2017年的報告中,美團點評的凈資產是負的。面對報告中體現的公司虧損巨大的情況,會不會有絕望感呢?
事實上,我們對于這些高科技的新一代互聯網企業(yè)的巨額虧損已經習慣了,甚至有的時候看到正數,會覺得特別奇怪。其實,這種數據的出現是因為它用了新金融工具。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