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商網訊:在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安徽百貨業(yè)除了打折促銷之外,還推出了增添自營品牌、體驗式營銷、線上線下融合等讓人眼前一亮的新對策。百貨業(yè)如何破繭成蝶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自營模式打造核心競爭力
在合肥的蘇果超市,目前自有品牌有400多個,在蘇皖市場銷售額達10億元,占所有商品銷售總額的3%~4%。“我們的銷售增長很快,前10個月,合肥市場同比增長幅度接近50%。蘇果超市合肥有限公司負責人郜俊輝表示,未來蘇果將進一步提升自有品牌份額。
不過,超市、電器賣場主要以自營商品為主,商場中的服裝、化妝品仍以聯營為主。
“這種經營模式,除了令百貨公司失去自己的競爭力外,在經營策略方面也限制了百貨公司的調整空間,令公司經營變得被動。”有業(yè)內人士表示,自營模式的重點在于自有品牌,百貨公司可以準確把握顧客消費心理特點設計出暢銷商品,這意味著商業(yè)企業(yè)控制生產、控制價格、掌握商品生產與經營的主動權。
“綜合+體驗”是趨勢
看一次新車展覽、免費體驗最新的按摩椅、在兒童樂園與孩子共度輕松時刻,如今這些在百貨商場里也可以享受。
“逛街是一種休閑方式,周末約上好友,逛逛商場,聊聊天,累了就點杯咖啡。”消費者馬小姐認為逛街的樂趣是網購所不能取代的,“因逛而買是一種美好的生活方式,在商場里,你不僅可以試穿最新款服飾,還可以得到導購小姐專業(yè)的穿衣指導。”
近些年來,體驗式營銷方式越來越受到百貨行業(yè)的重視,開辟專屬試衣間、一對一搭配師服務日益成為常態(tài)。“用現場促銷等活動沖擊消費者的感官,讓他們產生消費欲望,我們正加強這種體驗式營銷方式。”郜俊輝說,最近蘇果舉辦了火鍋節(jié),消費者可以自己動手操作和試吃。“讓老百姓親身感受商品的味道、樣式、功能等等,帶動銷售。”
如今這種能滿足人們“吃喝玩樂”需求的大型購物中心已在安徽省各地興起。業(yè)內人士表示,購物中心并非百貨公司轉型的“最終形態(tài)”,能改進和探索的空間依然很多。“未來成熟的購物中心,商品銷售的比重應下降到50%以上。除了娛樂和餐飲,還可逐漸增加20%的空間,新增一些功能性的設施,如親子中心、健身美容、各類教育培訓教室,甚至寵物醫(yī)療,將百貨商店和購物中心向‘社區(qū)活動中心’發(fā)展,這樣其價值和地位才不會被替代。”
“觸網”新路徑
在電商的沖擊下,針對傳統百貨的轉型探索,“觸網”似乎必不可少。
在郜俊輝看來,目前,民生類百貨還是以傳統渠道為主,而服裝、鞋類、紡織品等軟百貨受電子商務沖擊較大。“實體百貨與電商不是天生的對手,兩者之間的火拼沒有意義,線上和線下應該優(yōu)勢互補。”不少從業(yè)者也認為,電商與傳統商業(yè)并非你死我活的廝殺狀態(tài)。在電商消費時代,百貨公司仍有其存在的空間。
其實,傳統百貨的“觸網”之路早已開展,并在不斷轉變思路。早在2010年,零售業(yè)首家淘寶商城“徽商紅府官方旗艦店”就已登場,一年之后,商之都開設了安徽省首家綜合性網購平臺“徽之尚商城”,而合肥百大集團也在2011年底上線了“百大易商城”。
業(yè)內人士指出,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價格。很多人認為實體店的價格高,網店的價格低,所以零售業(yè)應該對價格進行調整。但業(yè)內人士表示,電子商務也好,傳統商業(yè)也罷,未來都會回歸商業(yè)本質。對百貨業(yè)而言,做到“服務貼心、產品有競爭力”,通過增加綜合體服務、自營商品比重、線上線下互動,傳統的百貨可以有很多途徑,“手動”創(chuàng)造出消費者的購物需求,百貨公司未來能走的道路還有很長。(中華合作時報·超市周刊)
觸網、O2O 傳統百貨轉型之際試錯與突圍 傳統百貨“觸網”、O2O 轉型之際試錯與突圍 楊建偉:傳統百貨業(yè)對電商的反擊戰(zhàn) 傳統百貨業(yè)正在打響對電商的反擊戰(zhàn) 試水微信營銷 沈陽傳統百貨開玩“微特權” 搜索更多: 傳統百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