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商網(wǎng)訊:一篇名為《萬元鉆戒成本三千》的報道,讓鉆石“暴利”說成為輿論焦點。無論在各大媒體,還是在微博上,鉆石“暴利”說都成了炙手可熱的話題。本刊上期特別專題對此事件進行了全面還原與梳理,并呈現(xiàn)多位業(yè)者觀點。本期我們將繼續(xù)聚焦國內(nèi)鉆石市場的價格迷霧,調查傳統(tǒng)商場、電子商務、大賣場三種渠道下不同價格體系的成因、利潤、成本核算等問題,并討論不同模式下利弊所在,以探究鉆石價格背后的“暴利”迷局。
鉆石暴利”反思: 商場的高成本與大賣場的低價位
2013年,情人節(jié)前夕。王彬和陳嬌,是一對剛剛結婚兩年的小夫妻,婚前二人為攢錢買房,將所有的積蓄都花在了房子上,本應該在結婚時就送給妻子的鉆戒,在雙方的無奈中被省略掉,這無疑成為小夫妻一直以來莫大(博客,微博)的遺憾。
兩年后,二人的經(jīng)濟狀況有所寬裕,王彬埋藏于心中的愿望似乎可以在2013年的這個“情人節(jié)”為妻子補上,心中充滿期待。然而,鉆石在人們心目中昂貴而奢華的印象,又讓王彬心懷忐忑,他走訪了多家百貨商場鉆石品牌店,不斐的價格如涼水般澆滅了他火熱的心。
幾經(jīng)斟酌,王彬還是決定要買下鉆戒送給妻子。在多方打聽后,了解到鉆石大賣場、網(wǎng)銷鉆石平臺所售同等級別的鉆石價格要比商場品牌門店低很多。
在傳統(tǒng)商場的珠寶品牌,20分左右的鉆石、凈度為SI、色度為E-G,售價大約5000元左右;大賣場、電子商務同樣級別的鉆石售價為4000元左右。
如此的差價,令王彬十分困惑:擁有同樣證書的同等級別鉆石,為什么在不同的渠道中售出會出現(xiàn)如此大的價差?究竟是商場的太貴,還是電子商務、珠寶大賣場的鉆石有問題?
渠道一:傳統(tǒng)商場 各方面成本不可避免
隨著珠寶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人們對珠寶知識的普及和應用,消費者對鉆石的了解,已大大超過以往,切工、克重、凈度、色度的4C標準,消費者大多已熟爛于心。他們中的不少人還可以通過網(wǎng)絡或者其他渠道,了解國際鉆石的參考價。
諸如王彬這樣的消費者,對鉆石價格的熟知已讓他們對商場這一傳統(tǒng)鉆石銷售渠道的售價提出質疑,加之電子商務、大賣場等新興渠道的出現(xiàn),鉆石價格透明化的訴求越來越高。
然而,在與消費者成長的同時,面對社會上種種對鉆石暴利的質疑,應該摸清的是傳統(tǒng)商場店鋪渠道下的高售價是否等于暴利?
本刊記者調查了某傳統(tǒng)商場業(yè)態(tài)下的珠寶品牌店鋪。入駐在該商場的某珠寶品牌負責人很無奈地告訴記者:“我們的售價,不是胡亂標的,也不存在暴利之說,與新興渠道相比,價格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品牌溢價和成本兩個方面。”
該珠寶品牌負責人不愿透露自己的名字。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品牌入駐到商場,且不算人工費、水電費、證書費、刷卡費、資金周轉率等這些與平價大賣場所共有的費用,還要交納給商場20%~40%的流水倒扣、17%的營業(yè)稅,再加上商場租金,這多出的37%~57%的成本是無法回避的。這里的鉆石售價看似很高,但是利潤是微薄的。
這還僅僅是渠道成本,還有鉆石的進貨成本。記者從鉆石進貨商處了解到,中國是一個鉆石資源匱乏的國家,所以國家鼓勵裸鉆的進口。裸鉆進口,關稅是零、增值稅增17%返13%,剩有4%、消費稅5%,加所得稅后,總稅費在10%左右。 共3頁 [1] [2] [3] 下一頁 江蘇商場一開一關:實體店要打通關聯(lián)消費 人口紅利漸消失 天虹商場將面臨較大風險 三江購物寧波禾興商場關門 或因經(jīng)營不善 紅星美凱龍濰坊商場生意慘淡 多品牌退場 百雀羚等老國貨熱銷 重慶部分商場賣斷貨 搜索更多: 商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