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快手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請,擬募資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目標估值500億美元,計劃明年一季度上市。
同時,招股書也公布了近三年的財務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的情況估計大家都看過很多遍了,我簡略統(tǒng)計一下:
快手2020年上半年的營收是253億,2017年到2019年的營收分別是83億元、203億元、391億元,這樣看來,全年超過500億,問題不大。
快手2019年銷售及營銷開支99億元,2020年上半年,其銷售和營銷開支高達137.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54%。不過,今年上半年,快手虧損63億人民幣。
自2017年至2019年,快手直播業(yè)務的收入分別為79億元、186億元以及314億元。2020年前6個月,快手直播業(yè)務收入達173億元。
2020年上半年,快手線上營銷服務收入達到7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222.5%。
2020年上半年快手電商GMV達到了1096億元,2018年是9660萬元,2019年是596億元,今年2500億的目標應該問題不大,意味著電商GMV增長319%。
但,2020年上半年,快手電商業(yè)務營業(yè)收入?yún)s只有8.1億元。快手電商日活躍用戶數(shù)超過1億,在快手平臺上活躍的商家數(shù)超過100萬,快手用戶的平均月復購率超60%。
2020年上半年,快手日活3.02億,增長比較慢,月活7.76億,這個數(shù)字已經(jīng)相當高了。日活代表平臺用戶的粘性,月活代表整體用戶規(guī)模?焓钟脩舻氖褂脮r長是85分鐘,近一個半小時。
羅列完快手的基本數(shù)據(jù),相信大家對這個熱門平臺的情況有了一些了解,外界也已經(jīng)有很多分析的文章了,我們就不說重復的了,挑幾個重點數(shù)據(jù),結合電商業(yè)務,跟大家聊一聊。
02
快手電商近1100億的GMV,為什么營收只有8個億?
從快手的營收結構來看,直播、商業(yè)化、電商是其主要收入來源。
直播就是各種打賞的收入,與主播的分成;商業(yè)化就是廣告業(yè)務;電商就是直播帶貨類業(yè)務,或者各類電商服務。
快手上半年營收253億,電商的收入才8.09億,簡直是可以忽略不計的狀態(tài),這個錢可能勉強夠網(wǎng)絡支付的手續(xù)費,但是,快手電商直播又是全球第二大直播電商平臺(最大的是淘寶直播),感覺收入與實力不匹配啊。
快手電商用戶日活1個億,半年下單了1096億的商品,才給快手貢獻8個億的收入,貨幣化率0.73%,有點太低了,對比阿里2020財年的貨幣化率7.8%(營收5097億和6.5萬億GMV),差了10倍呢。
不過,其實,這應該是財務統(tǒng)計的問題,阿里的營收是包含了廣告和傭金,以及零售收入;但快手電商的收入,只是傭金或者服務費而已,主播與商家投放的廣告,被算在了商業(yè)化收入,主播的打賞,也被算在直播收入。
比如,明星在直播間帶貨,除了賣貨收入,通常還會有打賞收入,對快手來說,賣貨的部分是電商GMV,但打賞收入就算作了直播收入。
何況,主播為了賣貨,還會在平臺上投放廣告,為商業(yè)化也作出了貢獻,所以,電商是快手整個商業(yè)的根基,對直播收入和商業(yè)化,都非常重要。不能因為收入低,就認為快手電商沒前途。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快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