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做到中國第一,九年進入500強,雷軍以“小米速度”著稱。
一直快跑的雷軍,卻在小米十周年時說:“所有事情,我們都會用十年的長度來看,做長期有價值的事情,和時間做朋友”。
十年前,雷軍堅持小米是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十年后,在疫情的推動下,被小米寄予厚望的互聯(lián)網收入初現(xiàn)曙光:同比提升29%,在整個集團的占比首次超過10%,MIUI的月活躍用戶大漲23.3%。
堅持了十年互聯(lián)網打法的雷軍,這個時候卻又說,“下一個十年,小米將成為中國制造業(yè)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
剛上市時,雷軍說小米的市值將是“蘋果+騰訊”;現(xiàn)在,蘋果的市值是小米的30倍。小米既沒有成為蘋果,也沒有成為騰訊,更沒有成為“蘋果+騰訊”,反而成為了另一個小米——從前依靠饑餓營銷就能“出圈”,如今卻要干起“苦活累活”。
小米十年,走下神壇;小米十年,又重新開始探路。
從押注智能硬件,到自研芯片,再到頻繁出手投資半導體公司,小米為何不斷淡化互聯(lián)網屬性?為何最后轉向制造?這條路通過投資曲線的造“芯”野心又能否成功?
十個季度后,還是老五
"小米手機要在十個季度內,重回國內市場第一!"這是在2018年的小米年會上,雷軍定下的新目標。
十個季度后,今年8月,小米還是“老五”。“全國第一”的目標遙遙無期:二季度,華為在國內市占率46%,小米9%。8月26日,小米公布了最新的二季度和半年報的業(yè)績,由于二季度業(yè)績超預期,小米股價大漲超8%,截止8月27日發(fā)稿前,小米總市值再度突破5000億港元。
只是,小米的各項數(shù)據環(huán)比均有所改善,但依然未完全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
在之前的一季度,受疫情影響,小米的歸母凈利潤大跌31%。在隨后的二季度,小米實現(xiàn)營收535億,同比增長3.1%,增速為上市以來新低,去年同期這個數(shù)字為20%;經調整后凈利潤34億,同比下滑7.2%。
進一步拆解來看,小米手機和硬件業(yè)務還未擺脫疫情的影響,是互聯(lián)網收入的逆勢提升,提高了整個集團的盈利質量。
其中,智能手機業(yè)務收入同比下滑1.2%,手機出貨量呈下滑態(tài)勢,小米稱背后是疫情因素。但好消息是,小米中高端智能手機的銷售占比提高,使得手機平均售價ASP從998.7元提升至1116.3元,同比提升12%。
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方面,小米二季度收入同比增加2.1%至153億元,主要是由于掃地機器人、路由器等需求增長。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米IoT平臺的已連接設備數(shù)達到2.71億臺,同比增長38.3%。
互聯(lián)網收入方面,同比大幅提升29%,在集團總體收入中占比11%,首次超過10%。
從毛利率來看,智能手機業(yè)務的毛利率從8.1%降至7.2%;LoT業(yè)務的毛利率從11.2升至11.4%,互聯(lián)網服務的毛利率從65.6%降至60.3%。
在手機銷量下滑之外,各種費用攀升也是導致凈利潤下滑的因素。在二季度,公司的銷售費用、行政費用都同比有所提升。
特別是,在高端手機推出后,由于加大了5G和高端手機的推廣,銷售費用大漲。在該季度,小米花了超過6%的收入用于銷售,這在歷史上較為罕見。
在研發(fā)方面,小米二季度的研發(fā)支出為20億元,同比提升了25.8%。
綜合來看,雖然業(yè)績失速,但盈利質量有所提高。由于毛利率較高的互聯(lián)網服務收入占比提高,帶動公司整體毛利率提升,公司的毛利率和凈利率都同比提高了超過一個百分點。
剔除疫情因素,與其他手機品牌相比,小米手機作為整個集團的“基本盤”還是拖了后腿。
根據Counterpoint的報告,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上,與去年二季度相比,華為市場占有率逆勢提升至46%,蘋果也提升了三個百分點,但小米的市場份額下滑了三個百分點至9%。
從手機銷量來看,華為和蘋果均逆勢以兩位數(shù)大漲,小米的銷量同比下跌35%。
此外,在小米重要的海外市場、市占率第一的印度,受疫情影響,出貨量也同比下降 48%。根據財報,在2020年7月,印度智能手機的日均激活數(shù)量已回升到了疫情前水平的72%。
十年后,小米初心“變了”
2020年,小米成立十周年。在十年前的2010年4月6日,雷軍帶領著十幾個人在中關村的一間小辦公室里,喝了一碗小米粥,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之路。
不懂硬件、不會做手機,小米的創(chuàng)業(yè)歷程從操作系統(tǒng)MIUI開始,這被認為是小米的互聯(lián)網基因。
從第一款操作系統(tǒng)面世,到第一部手機大賣,小米在上市招股書中這樣寫道: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lián)網公司。
雷軍堅持,小米這家一度占據中國第一的手機廠商,骨子里是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賣硬件只是手段。
雷軍曾說:“我們實際上是一個鐵人三項的公司,從創(chuàng)辦之初我們就在談鐵人三項,我們做硬件產品,同時也做互聯(lián)網,還有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就是電商、新零售。”
“鐵人三項”的模式為:小米依靠手機的高性價比,吸引大批忠誠的客戶,最后通過互聯(lián)網服務和新零售將流量變現(xiàn)。
遺憾的是,也就是因為此,在2018年上市之初,圍繞小米估值發(fā)生了激烈分歧。
雷軍希望將小米作為一家互聯(lián)網公司來估值,對標亞馬遜、阿里巴巴,并稱估值將達到“蘋果+騰訊”,但更多投資者仍將其看成是一家硬件公司,后者估值水平遠低于互聯(lián)網公司。
也因此,小米最終以每股17港元發(fā)行上市,估值水平對標蘋果,總市值約500億美元。而且在上市后的一年半,小米的股價一直處于下跌中,在最近的連續(xù)上漲中依然低于上市初期的高點。
此前,與雷軍對賭的董明珠曾調侃了小米的股價,她曾說,雷軍用互聯(lián)網思維搞營銷是厲害的,股票從上市的17塊跌到8塊10塊了,而“我1萬塊的格力原始股現(xiàn)在已經變成3000多萬”。
股價側面印證:十年過去了,小米始終沒有擺脫賣硬件的命,互聯(lián)網變現(xiàn)始終沒有到來。
從整體來看,自從上市以來,小米的營收結構更像一家硬件公司——來自硬件的收入占比超過90%,手機業(yè)務占近60%。
而小米的戰(zhàn)略也在悄然轉變,互聯(lián)網屬性弱化、硬件的重要性提升:2019年,小米啟動“手機+AloT”雙引擎戰(zhàn)略,5年100億元All in AloT。
雷軍當時曾這樣闡述:“loT就是萬物智慧互聯(lián),就是超級互聯(lián)網,AloT就是AI+loT即‘人工智能+互聯(lián)網’。所以說贏得了AloT,小米就贏得了未來的‘硬件+互聯(lián)網’。”
在上述定義中,智能硬件被看做通往互聯(lián)網的大道:在龐大的智能硬件基礎上,培育互聯(lián)網收入。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