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T前鋒在被“ST”之前叫前鋒股份,前鋒股份于1997年8月上市,2007年轉型進軍房地產行業(yè),但由于缺乏競爭力,業(yè)績一直不好。同時,前鋒股份也是A股的兩大“股改釘子戶”之一,是A股市場上僅有的兩家尚未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之一。
業(yè)內人士表示,SST前鋒主營業(yè)務幾乎全部暫停,2015年、2016年已經連續(xù)兩年虧損,2017年靠賣房套現(xiàn)才保住“殼”資源。想要上市的北汽新能源成為SST前鋒的一根“救命稻草”。另一方面,SST前鋒負債不多,資產負債率不到40%,同樣也是國有控股,對北汽新能源來說是一個理想的“殼”。
EC系列車型還能撐多久
2017年,北汽新能源的銷量達103199輛,是國內首家年產銷超過10萬輛的純電動車企。目前,北汽新能源已經連續(xù)五年成為全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
但從車型銷量結構來看,EC系列車型銷量就有77660輛,占總銷量近八成,EC系列屬于北汽新能源的低端車型。公告資料顯示,2017年1月-10月,EC系列平均售價8.48萬元,平均補貼金額4.37萬元。
汽車分析師賈新光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單款產品銷量占比八成,這樣的現(xiàn)象非常危險,原來華晨就是如此,一款SUV銷量占比80%,當市場一有變化,就來不及調整。”
因此,業(yè)內人士認為,隨著消費者對純電動汽車產品認知的不斷加深,市場需求逐步升級,單一產品結構很難適應市場的發(fā)展,北京新能源的發(fā)展存在一定的風險性。
顯然,北汽新能源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公告中,北汽新能源宣稱,計劃在2018年陸續(xù)推出改款及全新的A0級、A級轎車及SUV產品,并在銷量結構上做出改善,逐步壓縮A00級車型(即EC系列車型)占比,努力提升中高價位產品銷量比例,推動企業(yè)品牌層次及利潤規(guī)模向上發(fā)展。
另外,由于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北汽新能源2017年1月-10月銷售毛利額由上期的6.3億元降至3.4億元,跌幅達46%;銷售毛利率則由上期的14.7%降至9.99%。隨著新能源補貼的加速退坡,包括北汽新能源在內的很多新能源車企都將面臨著利潤斷崖式下滑的風險。
◎ 國際金融報 見習記者 肖逸思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北汽新能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