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11月18日)美團再次拿媒體當了一把傳聲筒,大意為“橫向擴張是無奈之舉,因為‘第一代’創(chuàng)業(yè)者身強力壯、組織機體旺盛,美團只好用‘高難度的經(jīng)營復雜度’防御對手”。
“與全世界開戰(zhàn)”,都是估值鬧的
美團從單一業(yè)務向多元化的擴張仍在繼續(xù),這一令人矚目的過程可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美團1.0、美團2.0和美團3.0。
美團1.0是從團購出發(fā)向垂直業(yè)務延伸。CRM、商家Wi-Fi、ERP、智能收銀POS機等項目無疾而終,只有與團購相關度高的電影訂座、酒店訂房取得成功。
與互聯(lián)網(wǎng)相關的一切生意做是流量生意。假如沒有足夠的自有流量而要向百度們購買,那么連生存都將成問題。從“千團大戰(zhàn)”中“剩出”的美團擁有獨立于BAT的高頻流量入口,因而活得不錯。兼并大眾點評網(wǎng)消除“價格戰(zhàn)”、“補貼戰(zhàn)”隱患之后,團購業(yè)務盈利并滿足上市標準是遲早的事。
但美團不滿足于作為“中國的Groupon”上市,因為“錢途”實在有限。
美團1.0本質上是對流量價值的反復挖掘。餐飲是高頻需求,訂了餐還得解決交通問題,吃完飯是娛樂一下還是直接睡覺?美團的想法是:既然訂了餐我再給您叫個車吧,吃完飯何不看場電影再開個房……形象地說就是一魚多吃,讓訂餐、訂票、訂房諸業(yè)務相互導流,攤低獲客成本。
美團1.0初見成效之后,美團及其投資人對市值還是不滿意,于是有了以外賣業(yè)務為“招牌菜”的美團2.0。
1.0時期雖有龐大的地推團隊,經(jīng)手的只有信息。2.0時期外賣業(yè)務經(jīng)手的是實物,美團儼然成為“電商平臺”。據(jù)稱一名美團的投資人認為“僅憑外賣這塊業(yè)務就足以沖上500億美元”。
其實,不是所有電商業(yè)務都應獲得高估值,相對好做的業(yè)務都讓天貓、京東、唯品會們做了,外賣的服務對象主要是“屌絲”,客單價低,對配送時效性要求高,美團自己都承認是“雞肋業(yè)務”。
何為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用現(xiàn)代人的話講就是“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根據(jù)經(jīng)濟學原理,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之處就應當止步。因為再向前一步,邊際收益就低于邊際成本了。美團卻偏偏要再向前一步,因為500億美元遠遠不能令美團滿足。
最近一輪融資投后估值300億美元,一票投資人以40億美元取得13.3%股權。王興說“上市是件很遠的事”,那么在“很遠的未來”美團上市時的估值怎么也得1000億美元。
于是美團3.0的概念出爐了。在這個時期美團有三個層次的對手:
第一個層次在新零售、地圖、無人駕駛方面與阿里、百度對撼;
第二個層次同時迎戰(zhàn)攜程、滴滴;
第三個層次的對手是餓了么這個檔次的“小伙伴”(餓了么估值在50億美元以上)。
用“雞肋”合成“牛排”是化學問題,各項業(yè)務之間必然要出現(xiàn)“化學反應”,用賈躍亭的話叫“生態(tài)化反”。 共2頁 [1] [2] 下一頁 美團的內憂和外患:王興的金融野心屢屢受挫 “蚊子”客棧、代收付款 深陷輿論風暴的美團怎么了 起底美團酒店市場刷單史:誰制造了超高間夜量? 美團新邏輯:壁壘、管理與它的新戰(zhàn)場 美團手握三張牌照布局互金 內憂外患或絆擴張腳步 搜索更多: 美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