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那些在國外快時尚品牌和國內電商的夾擊下,大量存活于“夾縫”中的傳統(tǒng)服裝企業(yè),我們似乎已經習慣了他們“水深火熱”的經營狀況。盡管佐丹奴在3月9日公布的2016財年業(yè)績報告中出現(xiàn)了2%的漲幅,我們依然可以在新聞中找到與之相關的絕望和悲憤。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港資企業(yè)多年來在中國內地市場上確實在難以逆轉的走跌,但由于在東南亞市場的平穩(wěn)表現(xiàn),部分抵消了內地和港臺市場的低迷。
在行業(yè)頹勢中,佐丹奴的應對一直都算是積極的,輪番嘗試高端、低端品牌,放開加盟,大力挺進三、四線城市。盡管如此,業(yè)內依然有人認定佐丹奴五年后或將退出內地。
逆勢擴張
自1992年以來,中國內地一直是佐丹奴最重要的區(qū)域,2001年,內地取代大本營香港成為佐丹奴的主要市場。
去年,為了在雙重夾擊下保住內地市場,佐丹奴計劃于2016年下半年在內地開設100-200家加盟店,這個計劃相比于該品牌20余年累積的900家店來說,可謂相當激進。據(jù)公開媒體報道,為了拉攏投資者,佐丹奴還推出了免費加盟的模式,即加盟商加盟佐丹奴不會被收取加盟費。
據(jù)佐丹奴一位供應商透露,佐丹奴此舉也是想借助加盟店的幫助來消化庫存,但是這么做也要冒很大的風險。“如果只是把貨押給加盟商,失去了管控能力,很可能會對品牌造成大的傷害。”
據(jù)wind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2016年上半年,A股上共有40家服飾企業(yè)公布半年財報,報告期末存貨總量348.52億元,而凈利潤總額僅為48.53億元,庫存壓力可謂巨大。以佐丹奴為代表,經營壓力也存在于港資服裝品牌。
此外,此前佐丹奴首席營運官陳嘉偉也曾公開表示,香港及內地一線城市的業(yè)務還受到租金高企的影響,這令個別店鋪毛利受壓,并影響到未來店鋪能否繼續(xù)運作,所以發(fā)展三、四線城市成為佐丹奴在租金壓力下的轉移部署。
但對于佐丹奴的免費加盟模式,這個在一線市場失寵的品牌,盡管對三、四線城市如此寬宏大量的投歡送抱,依然因為其對市場和消費者的研究不夠,而被認為是一種一廂情愿。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程偉雄表示,“整個市場不好,即使是免費,相信很多加盟商還是會保持觀望態(tài)度的,所以這些店最后能不能開起來,還不一定。”
和君咨詢合伙人、零售研究中心負責人丁昀表示,佐丹奴、班尼路這類傳統(tǒng)的港資時尚品牌,優(yōu)勢在于傳統(tǒng)供應鏈的掌控能力,即成本控制力較強,但由于缺乏對于消費者需求的研究,沒有基于服裝消費的變革來掌握升級趨勢。
在丁昀看來,港資服裝品牌的沒落,歸根到底在于產品的創(chuàng)新力不足以及缺乏聚合人群的大型體驗門店,不能真正了解一線客戶的需求以及競爭對手的策略。近年來,佐丹奴、班尼路及堡獅龍的門店更多遷至二級商圈,有些甚至開到了社區(qū)的購物中心或者超市。
UTA時尚管理集團中國區(qū)總裁楊大筠則認為,佐丹奴產品價格雖然較低,但風格落后,很難擁有競爭力和忠誠度。消費者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將會迅速轉戰(zhàn)其他品牌。 共2頁 [1] [2] 下一頁 佐丹奴關店漲利潤 轉攻三四線城市和東南亞市場 佐丹奴2016年毛利率近60% 男裝收入依然占主導 Asos、瑪莎百貨和佐丹奴為何難以在中國市場生存 超市內安營扎寨 佐丹奴五年后消失? 佐丹奴三季度銷售和利潤小幅下滑 搜索更多: 佐丹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