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方你情我愿,一拍即合。2023年,中國互聯(lián)網廣告市場規(guī)模預計為5732億元人民幣,較2022年增長12.66%。“廣告數(shù)量多、分散在不同平臺、投放花樣多,管理很麻煩。”
行政監(jiān)管很難完全覆蓋,用戶力量也有限。在龐大的平臺面前,有意識、有能力維權的個體畢竟是極少數(shù)。
雖然能投訴,但和虛假廣告不同,大家并不了解這類廣告是否違法,加上溝通、取證麻煩,又沒真的損失錢,大部分人一般就“忍忍算了”;還有一些人干脆“打不過就加入”,跳轉到電商平臺后干脆逛一逛、買幾樣東西再走。
用戶的忍讓,換來的是跳轉廣告越發(fā)離譜:“搖一搖”進階成“扭一扭”;“跳過”按鈕藏在最邊上、和背景一個顏色,找半天找不到;又或是把按鈕設計得特別小,哪怕看到了也不敢輕易去點……
“想不想點跳過,是用戶的態(tài)度;能不能讓用戶跳過,就是本廣告的本事。”
廣而告之,別廣而擾之
其實,適度的廣告,并不會引發(fā)如此強烈的反感。畢竟錢難掙,大家都能體諒。
但做廣告,本質是一種說服,要么以理服人,要么以情動人,哪有“按著頭”強行讓人看的。在這樣的“按頭安利”里,我們看不到平臺對用戶最基本的尊重。“嘴上喊著‘上帝’,私底下卻都是生意。”
歸根結底,廣告不是原罪,我們真正討厭的也不是廣告,而是它錯誤的打開方式——背靠平臺和算法,悄無聲息、無處不在地侵入我們生活,而我們卻只能被動接受。
“柿子撿軟的捏”,不難看到,對于廣告入侵的邊界,平臺也在試探用戶的底線。我們忍讓,平臺就得寸進尺;吐槽多了,平臺一時又收斂幾分。
因此,下次再遇到莫名跳轉、關不掉的煩人廣告時,不妨試試維權。趙精武教授介紹,用戶可以撥打12321舉報不良和垃圾信息,也可以撥打12315反映。
除了個體努力,治理也得跟上。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信息與傳播研究中心副主任潘霽認為,治理互聯(lián)網廣告,需要轉變思路。“技術發(fā)展的速度,新問題涌現(xiàn)的速度,總比規(guī)則制定的速度快。如果出現(xiàn)了問題再治理,頭疼醫(yī)頭,總是慢一步。”
潘霽教授建議,與其事后治理,不如主動擁抱技術。通過數(shù)字技術,智能算法,大數(shù)據等,把廣告做得更好看、更好玩、更有趣、投放更精準,能真正滿足用戶需求,不造成打擾。
“好的廣告多了,有問題的廣告自然就少了。”畢竟,廣告廣告,要做的是廣而告之,而不是廣而擾之。
你被APP上的跳轉廣告困擾過嗎?
來源:央視網 楊瑞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