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酸奶,還能玩多久?
天眼查App顯示,茉酸奶關聯(lián)公司上海伯邑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5月,法定代表人為趙伯華,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經(jīng)營范圍含餐飲服務、食品銷售、企業(yè)管理咨詢等,由趙伯華、顧豪分別持股55%、45%。2022年年報顯示,該公司有60余人參保。此外,該公司6家分公司中有4家已注銷。
知識產(chǎn)權信息顯示,上海伯邑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已申請多枚“茉酸奶”“ MORE YOGURT”商標,以及“一杯奶昔等于一顆牛油果”“ 酸奶之都烏蘭察布”作品著作權。據(jù)該公司官網(wǎng)顯示,其已覆蓋200+城市,1000+門店。
對于茉酸奶的玩法,產(chǎn)業(yè)時評人張書樂認為,茉酸奶的目標消費者依然是Z世代,這些帶動潮流時尚的消費者,其消費心智上對百元以下的價格敏感性不強,更希望有個性、能刷出存在感和體現(xiàn)自己與眾不同的品味,以及折射出的身價,這也是當下新消費賽道上各種潮牌餐飲的產(chǎn)品邏輯和定價依據(jù)。
“換言之,消費雪糕刺客、奶茶刺客或酸奶刺客,能夠用可以承受的百元消費達成看似成功人士或富二代的社交暗示,可以讓部分Z世代趨之若鶩。”他說。
茉酸奶這種定價策略,是否有違法違規(guī)之嫌?張書樂表示,是否違法無法回答,但其營銷邏輯很簡單,通過自抬身價的方式吸引眼球,并用所謂新品調(diào)研的零成本話題營銷,來試圖引爆輿論,引發(fā)Z世代人群競相購買的攀比心態(tài)。
張書樂也強調(diào),茉酸奶的這種價值導向,本身是和社會價值觀念背道而馳,因此是不合時宜也應該叫停的。
事實上,這樣的營銷策略,對品牌本身來說,也很可能是一把雙刃劍。
張書樂認為,以噱頭出圈的營銷,新消費賽道中并不少見,但刻意抬高身價、誤導消費和哄抬市場的行為,對于茉酸奶而言,看似快速出圈,但直接對其品牌形象帶來不可逆的影響,如價格虛高、酸奶刺客等負面標簽直接貼上后,未來想要逆轉(zhuǎn)形象,用正常價格的商品參與新消費餐飲的正常競爭中,都會因為首次印象帶來的“高價感”而難以有效拓展市場。
“一時的噱頭或許能帶來一定的消費和刺激加盟商追逐風口,但Z世代本身新消費產(chǎn)品的快速迭代(表現(xiàn)為喜新厭舊),也會讓這個品牌的銷量很容易出現(xiàn)斷崖式滑落。”他說。
來源:新浪財經(jīng) 劉麗麗 共2頁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