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將打烊前尚未售出的食物以盲盒形式出售的“剩菜盲盒”在部分城市年輕人中流行起來。由于價格低廉、能滿足消費者好奇心,且與反對食物浪費的理念相契合,“剩菜盲盒”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嘗試。專家認為,“剩菜盲盒”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隱患,購買時應慎重。
“我通常都是買品牌面包店的盲盒,盲盒里大多是當天現(xiàn)做的面包,口味也不錯。”近日,北京市民范佳向記者分享了購買面包盲盒的體驗。
范佳所說的,是最近在年輕人群中流行起來的一種新的消費形式:一些餐廳、面包店將打烊前尚未售出的食物以盲盒形式出售。消費者可通過平臺提前預訂,在店家規(guī)定的取貨時間到店自取。這種臨期食品盲盒有一個形象的名字——“剩菜盲盒”。
消費者對“剩菜盲盒”的接受程度如何?臨期食品以盲盒形式出售,會出現(xiàn)哪些問題?對于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隱患,消費者又該如何應對?“剩菜盲盒”路在何方?對此,《工人日報》記者展開了調(diào)查。
“物超所值”,需預約搶購
“以盲盒形式購買打烊前的食物不僅價格便宜,傍晚領取也很適合上班族的時間,我向身邊很多人推薦了這種‘剩菜盲盒’。”近日,記者在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車輦胡同一家面包店內(nèi)領取搶購的面包盲盒時,同樣來取盲盒的賴女士對記者說。
在記者花費11.9元購買的面包盲盒中,有一大一小兩個面包,均為當日生產(chǎn),原價將近40元。這相當以約三分之一的金額買到了與日間相差無幾的面包,從價格上來看十分劃算。而在網(wǎng)絡上“剩菜盲盒”的測評視頻中,大多數(shù)人也用低價買到了遠超所值的食品。如果盲盒內(nèi)容只是略超購買價格,在消費者看來則有些“不大劃算”。
據(jù)了解,“剩菜盲盒”的概念從國外興起。在國內(nèi),目前銷售“剩菜盲盒”的平臺已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個城市出現(xiàn),售賣食品類型以面包甜品、飲料咖啡、便利熟食為主,正餐類型較少推出此類服務。價格低、反浪費以及拆盲盒的驚喜感,吸引了不少人購買。記者通過實際體驗發(fā)現(xiàn),北京地區(qū)“剩菜盲盒”的售賣非;鸨,大部分商品都需要預約搶購。
保質(zhì)期將至,食品安全存隱患
與臨期食品折扣店的“出圈”邏輯相似,“剩菜盲盒”能夠獲得越來越多人的歡迎,與注重性價比、反對浪費的消費趨勢不謀而合。然而,在不少人認為“剩菜盲盒”好處多多的同時,也有一些消費者反映購買盲盒存在的問題。有人買到保質(zhì)期到了最后一天的面包,“雖然感覺不滿意但無法投訴”。此外,每個人對于食物的喜好不同,領取到稱心如意的盲盒的可能性十分隨機。
某面包品牌的主理人豆豆告訴記者,她所在的面包店已進行了3個月的“剩菜盲盒”活動,期間遇到了不少讓她頭疼的問題:“有顧客比預約時間早到店,我們還不知道當日會剩余哪種面包,預約顧客在日間低價取走盲盒也會引起正價消費顧客的不滿。”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盲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