漸漸地,何沁瑤放開了自己,直播一次比一次順暢。她的直播間粉絲很快突破1000人,一場直播能賣出近萬元商品。
“隨著成交額越來越高,你就會越來越自信,現在我在直播間里也能應對自如了。”何沁瑤說。
嘗到甜頭后,何沁瑤開始幫助其他店員走進直播間。幾番探索后,何沁瑤的天貓優(yōu)品店直播形成一種分為三個時段、相對固定的模式:第一個時段由一位男同事操作,進行暖場,和直播間的粉絲們聊聊家常;接著是巡店式直播,由店員在店里向消費者推薦產品,同時回答消費者的在線提問;最后是何沁瑤自己擔綱主播。
“每個商家都有自己的直播風格,我們這種‘三段論’模式讓店員們都參與進來,提高了大家的積極性,效果也不錯。”何沁瑤說。
“疫情期間,我們蹚出了一條線上直播的發(fā)展新路子,未來打算常態(tài)化推廣。”何沁瑤說。
專家建議——
健全消費者權益保障機制
“直播+電商”作為一種新興網購方式,在疫情期間迎來火爆式增長。
“火”在粉絲增速上。50天,從0做到270萬粉絲,河北清河拼多多直播店主李紀旺把自己創(chuàng)立的羊絨服裝品牌“創(chuàng)爾”開到拼多多直播平臺。店中6位主播24小時不間斷直播,店鋪上線50天,“創(chuàng)爾”女裝賣出3.4萬件。
“火”在帶貨內容上。3月8日,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口碑聯合杭州水晶城、上海星光耀、重慶巴南萬達、廣州摩登百貨等18個城市的24家知名商貿綜合體進行直播,連續(xù)直播近50場,讓屏幕前的消費者足不出戶逛遍全國商場。
“火”在帶貨能力上。3月28日、29日,蘇寧拼購一行人來到浙江天目山,現場直播農民挖春筍過程。據統計,兩天直播吸引了200多萬人次觀看,共有近15萬名買家下單購買天目山春筍,累計銷售70萬斤,實現銷售額400多萬元。
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行業(yè)用戶規(guī)模已增長至5.04億人,增速為10.6%,2020年將保持快速增長勢頭,用戶規(guī)模有望達到5.26億人,在網民中占比過半。
“不管是網紅帶貨,還是店員帶貨,這種新形式豐富了商品線上銷售的方式,使用戶有了更好的消費體驗。”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
朱巍認為,直播平臺要始終把消費者利益放在第一位,從供應鏈、流通鏈等全鏈路進一步健全消費者權益保障機制。
日前,中消協發(fā)布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顯示,從直播電商購物流程中的宣傳、直播、商品、支付方式、物流、售后等各節(jié)點滿意度來看,消費者滿意程度最高的是支付環(huán)節(jié),為79.1分;滿意程度最低的是宣傳環(huán)節(jié),為64.7分。受訪消費者對主播夸大和虛假宣傳、有不能說明商品特性的鏈接在直播間售賣等兩個問題意見較多。
“要引導直播電商行業(yè)健康有序發(fā)展,既要推進社會共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違規(guī)行為,也要強化監(jiān)管,明確直播電商經營者特別是直播電商平臺經營者責任義務。尤其要聚焦關鍵節(jié)點,加強對主播群體的規(guī)范管理。”朱巍說。
來源:人民日報 記者 齊志明 共2頁 上一頁 [1] [2] 搜索更多: 直播帶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