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旺季來臨,霸王條款、虛假宣傳、低價陷阱等問題頻發(fā),侵害了消費者權益。近日發(fā)布的《2019年(上)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jiān)測報告》顯示,馬蜂窩、世界邦旅行、小豬短租、俠侶親子游、聯(lián)聯(lián)周邊游等生活服務電商平臺綜合指數(shù)低于0.4,獲“不建議下單”評級。本報采訪多位消費者發(fā)現(xiàn),在線旅游平臺在宣傳、交易、售后方面確實存在許多“貓膩”。
2018年,中國在線旅行預訂市場規(guī)模達到860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6.5%;在線旅行預訂網民規(guī)模達到4.1億人次,同比增長9%。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在線旅游屬于新興行業(yè),將來還會有較大發(fā)展空間;同時,在線旅游市場規(guī)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關部門、企業(yè)乃至全社會形成合力,共同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行業(yè)健康發(fā)展。
一問誘導消費
怎敢夸下?跐M嘴謊話?
7月26日晚,甘肅白銀的王女士通過天貓搜索“日本自由行”,找到了世界邦旅游旗艦店。在客服的引導下,王女士下載了世界邦APP(應用程序),添加客服微信交流付款事宜?头啻胃嬷,第二天項目即將漲價,催促她盡快下單。王女士沒仔細想,便在世界邦上交了1.5萬元定金,為一家人預定了8天7夜的日本游。
“第二天上午,我查了機票和酒店,原本報價7萬元的項目,實際只需5萬元左右,多出的2萬元費用,客服也拿不出明細。”這時,王女士才發(fā)現(xiàn)自己被騙了。
除了以漲價為由誘導消費之外,也有平臺設置低價陷阱。北京的章先生告訴本報,他在飛豬上訂了一張北京經西安飛拉薩的中轉票,因天氣原因第一程延誤至取消,第二程正常起飛。他聯(lián)系第一段航司值班經理才知道,自己所買的票并非同一航司中轉,本身存在一定的風險。“用低價誘惑消費者,置頂不同航司的中轉票,且不做說明。”章先生覺得這種誘導消費的行為就是在轉嫁風險。
《2019年(上)中國電子商務用戶體驗與投訴監(jiān)測報告》顯示,默認搭售、大數(shù)據(jù)“殺熟”、虛假宣傳(圖片與實際不符)、低價陷阱等現(xiàn)象是在線旅游平臺最常見的幾大陷阱。
二問變相扣費
在線旅游何以成問題“馬蜂窩”?
付款前顧客是上帝,付款后平臺反成上帝,這是許多在線旅游平臺消費者的感受。重慶的周女士發(fā)現(xiàn)想要從世界邦上拿回自己的付款難上加難。5月24日,她在馬蜂窩APP上找到第三平臺世界邦定制旅行,付款總額58882元,因發(fā)現(xiàn)客服拿不出清單明細,5月29日與客服協(xié)商申請取消訂單?头嬷旬a生不可折損的費用,包含機票、酒店、門票共計24283元,其中扣除服務費高達5839元。更讓周女士不解的是,客服拿不出機票、門票在內的任何消費清單及憑證。 共2頁 [1] [2] 下一頁 搜索更多: 在線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