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13日電 題:宜家“自爆”玻璃杯為何仍在無警示銷售?
北京二中院近日對“宜家水杯爆裂炸傷女子”一案做出終審裁定,維持一審宜家賠償傷者王女士各項損失共4萬余元的判決。
記者發(fā)現,不少網友反映宜家玻璃杯自爆的情況時有發(fā)生,而幾款曾出現過“自爆”現象的玻璃杯至今依然在宜家的貨架上銷售,且銷售場所未見任何安全提示。對此,專家呼吁企業(yè)應盡快以顯著的方式向消費者作出說明和安全警示,減少類似問題的發(fā)生。
女子被炸暈索賠百萬 宜家不認賬
2017年5月20日凌晨,北京消費者王女士從北京宜家西紅門店購買的一款“斯黛納”玻璃水杯,在她準備飲用涼開水時突然爆炸。王女士當場被炸暈,醒來后發(fā)現一顆門牙斷裂。北京口腔醫(yī)院診斷記錄顯示,王女士“唇內可見2.0×1.5厘米的創(chuàng)傷面,一顆門牙牙冠折斷露髓。”隨后,王女士多次致電宜家客服中心,但未得到宜家正面回應。2018年4月,王女士將宜家北京西紅門店訴至北京市大興區(qū)法院,要求其賠償醫(yī)療費、后續(xù)治療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共計100萬余元。法院一審判決宜家返還王女士購物款3.9元,賠償王女士醫(yī)療費、誤工費等損失4萬多元。
王女士認為,近幾年宜家玻璃杯自爆事例屢見不鮮,宜家明知產品有缺陷仍銷售,存在欺詐行為。而宜家認為,該款“斯黛納”玻璃杯符合國家標準,且王女士無法證明該玻璃杯系宜家銷售。雙方均表不服。今年10月,北京二中院做出終審判決,駁回了雙方上訴請求,維持原判。
問題玻璃杯仍在售 頻頻“自爆”無警示
那么,“斯黛納”玻璃杯到底合不合格呢?又為何會發(fā)生自爆呢?
記者登錄宜家官網獲悉,該款玻璃杯“由鋼化玻璃制成,十分堅固,耐摔耐熱。”宜家還稱,鋼化玻璃“承載能力約為普通玻璃的五倍”“破裂后產生的鋒利碎片會比普通玻璃少很多,從而減少風險。”
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專家王曉地介紹,鋼化玻璃是通過化學或物理方法,在玻璃表面形成壓應力,玻璃承受外力時首先抵消表層應力,從而提高了承載能力,增強了玻璃自身抗風壓性、寒暑性、沖擊性。但他介紹,自爆卻是鋼化玻璃固有特性之一。
“由于加工過程中存在的結石、雜質、氣泡等質量缺陷,或因操作不當造成有劃痕、炸口、深爆邊等缺陷,易造成應力集中,從而導致自爆。”王曉地稱,目前按行業(yè)經驗來看,普通鋼化玻璃的自爆率在1‰-3‰左右。
記者調查發(fā)現,宜家玻璃杯自爆的問題時有發(fā)生。廣東網友林小姐兩個月前在宜家廣東佛山商場購買的“博克爾”玻璃杯,在她午睡時突然自爆,“整間屋子連床上都有玻璃”;北京消費者吳先生從宜家西紅門店購買的同款玻璃半夜突然爆裂,“玻璃碴子飛出兩米多”;北京一家餐廳于2014年采購的同款玻璃杯,未經使用就突然爆炸,一名餐廳負責人手指刺傷…… 共2頁 [1] [2] 下一頁 宜家自爆玻璃杯炸傷女子 問題水杯卻仍在無警示銷售 濟南宜家旁又有新“盒子” 迪卡儂山東旗艦項目12月底竣工 整整遲到了十年 宜家追趕電商 宜家發(fā)力推廣電商業(yè)務 或已成為“落伍者” 宜家1.9億美元入股H&M 兩大巨頭惺惺相惜 搜索更多: 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