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福特近一年來的銷量低迷,長安汽車過度依賴合資品牌盈利的弊病或許不會如此彰顯。
近日,長安汽車(000625)發(fā)布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預盈15億至17億元,同比下滑63.21%-67.54%。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約0.31元至0.35元。2017年上半年公司盈利約46.21億元,每股收益0.96元。
對于公司利潤銳減的原因,長安汽車回應:“報告期內(nèi),盡管公司自主乘用車盈利能力有所提升,但來源于公司以往的投資收益下降,其中合營企業(yè)的投資收益下降明顯”。

雖然長安汽車沒有“點名”是哪一家合資車企,但數(shù)據(jù)顯示,上半年長安馬自達銷量為9萬輛,長安鈴木銷量為2.4萬輛,長安標致雪鐵龍銷量為2022輛,雖然銷量成績都不是非常理想,但這三家合資車企畢竟體量較小,致使長安汽車盈利大跌的主因,無疑是其旗下最大的合資企業(yè)——長安福特。
作為昔日的利潤奶牛,今年長安福特迎來自2001年進入中國市場的“至暗時刻”, 1-6月累計銷量為22.8萬輛,同比下降了38.9%,其中,主力車型?怂褂捎谡幱诋a(chǎn)品換代周期,銷量下滑幅度甚至高達59.6%。
事實上,自去年開始,長安福特的銷量就開始下滑了,2017年長安福特銷量82.8萬輛,同比下滑12.3%。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這與其在華產(chǎn)品投放周期有關,自2016年起連續(xù)18個月無任何新產(chǎn)品推出的長安福特,在如今激烈競爭的車市環(huán)境內(nèi)顯得“不堪一擊”。
而長安福特的銷量疲軟直接拉低了長安汽車整體營收。去年,這家中國自主領軍企業(yè)就已經(jīng)開始出現(xiàn)收益下滑,數(shù)據(jù)顯示,2017年,長安汽車實現(xiàn)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1.37億元,同比減少了30.61%。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jù)長安汽車2016年財報數(shù)據(jù)結構來看,該公司整體凈利潤為102億-112億,其中,長安福特一家合資公司就貢獻了95億元,占凈利潤的接近85%,而長安自主品牌凈利潤僅約為10億元,僅占一成比例。相比之下,吉利汽車凈利潤是長安自主凈利潤的接近四倍。這也解釋了為何長安汽車的盈利曲線會與長安福特的銷量起伏“亦步亦趨”。
此外,今年上半年,受到“機油門”影響,長安汽車銷量主力CS75開始走下坡路,6月單月售出8630輛,降至上半年“冰點”,相比于巔峰時刻幾乎遭到銷量腰斬。而CS55和CS35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單月分別售出1.12萬輛和9505輛。
不僅如此,長安汽車還常常因為質(zhì)量問題“上黑榜”,據(jù)第三方投訴網(wǎng)站數(shù)據(jù)顯示,就以CS75為例,這款車型長居自主品牌SUV投訴排行榜第一位,除了機油增多之外還有油耗高、排氣故障以及召回方案不合理等。
毫無疑問,在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雙重危機下,長安汽車正在尋找“出路”。繼去年4月,長安汽車與蔚來汽車成立合資公司之后,今年上半年,長安汽車再次牽手騰訊,前不久,又與華為簽署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通過與這些企業(yè)的合作,長安汽車無疑是試圖在新能源和智能網(wǎng)聯(lián)等新興領域樹立話語權,從而在下一步競爭中搶占先機。
澎湃新聞記者 陳楚薇 來源:澎湃新聞
睿騁CC等兩大新品遇挫,長安汽車轉型之路依然漫長 長安汽車凈利銳減31億6年首降 投訴量居自主品牌首位 旗下品牌月均銷量不足兩百輛 長安汽車業(yè)績被拖累 糟糕年報連著最差季報 長安汽車股價滑向歷史冰點 長安汽車利潤大跌三成 長安福特成拖累自主品牌陷落 搜索更多: 長安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