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形象是企業(yè)的“生命線”,企業(yè)應該像鳥愛惜羽毛一樣愛惜品牌形象,作為國際服裝品牌巨頭,ZARA不可能不明白這個道理,但為何ZARA在中國屢觸紅線,如此“水土不服”呢,難道僅僅是因為擴張過快而管理不善嗎?
快時尚產(chǎn)品定位
在小編看來,ZARA屢陷“質量門”的根源,在于其“快時尚”(fast fashion)的產(chǎn)品定位。眾所周知,快時尚的特征包括上貨時間快、款式新潮、色彩鮮艷、款少量多,這些特征都使得ZARA忽視了對供應鏈的質量控制。
一位熟悉ZARA供應鏈的人士向筆者表示,ZARA貨物上架速度非?,從設計、下單到上架,只有短短的兩周時間,而國內大多數(shù)服裝企業(yè)可能需要半年時間以上。在一兩周的時間內,完成對供應商的遴選以及服裝面料的檢測是比較倉促的,這埋下了質量隱患。
頻繁更換面料供應商是大忌
對于服裝企業(yè)來說,頻繁更換面料供應商是大忌,穩(wěn)定的供應鏈,意味著穩(wěn)定的面料質量,男裝品牌因為產(chǎn)品周期長,供應商和面料質量都非常穩(wěn)定。而主打女裝的ZARA緊跟潮流,不停地推出新款式,有消息稱其一年要推出1.2萬款時裝,每款時裝的量都不大,這滿足了消費者個性化購物的需求,但款多量小的另一個結果,便是供應商的數(shù)量眾多且更換頻繁,ZARA很難保證新加入供應鏈的面料全部過關,而如果每款面料都做檢測,成本又太高。
放松對供應鏈控制
業(yè)內人士還介紹,ZARA的服裝色彩絢麗,對紡織行業(yè)了解的人都知道,深色的面料是染料染上去的,顏色越鮮艷,染料就用得越多,而最表層的顏色也就越容易脫落,造成面料的色牢度較差。此外,坯布在染色后必須要進行后處理工序,減少PH值和甲醛含量,這個工序的工藝不過關,都可能使得PH值、甲醛含量超標。縱觀ZARA被查出的問題,色牢度、PH值、甲醛含量這三項不達標,和ZARA過分追求鮮艷的色彩不無關系。不只是ZARA,“快時尚”服裝產(chǎn)品在追求潮流的同時,都容易放松對供應鏈的控制,其他品牌也遇到過,只不過在ZARA身上體現(xiàn)得最明顯而已。所以,ZARA要想避免再上“黑榜”,只有在追求“快時尚”與“款多量小”的同時,必須建立穩(wěn)定的供應商體系,否則一味圖“快”而在消費者中失去口碑,最終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來源 中國品牌網(wǎng)
縮短生產(chǎn)周期 Esprit模仿Zara式經(jīng)營模式? ZARA、馬莎、promod等標稱品牌上黑榜 ZARA一款褲子兩項指標質檢不合格 中消協(xié)進行快時尚服裝比較試驗 ZARA再上質量黑榜 ZARA等品牌服裝標注虛假信息 中消協(xié)稱應退市 搜索更多: ZAR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