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化劑甚至還會毒害人類基因。臺灣師范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沈林琥和高雄醫(yī)學大學環(huán)境醫(y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水龍的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塑化劑會傷害人類基因,長期食用對心血管疾病危害風險最大,對肝臟和泌尿系統(tǒng)也有很大傷害,而且被毒害之后,還會透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
對于塑化劑毒性的研究,過往主要集中于動物實驗。以DEHP為例,動物實驗發(fā)現(xiàn),其急性毒性并不大,給大鼠腹腔注射2至7克DEHP才會致死,這個量大約與每天炒菜的鹽量相當,是一個比較大的劑量。
但動物實驗同時發(fā)現(xiàn),DEHP存在許多潛在的慢性毒性。在已發(fā)表的關于DEHP的毒性研究論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動物實驗(主要是嚙齒動物)、體外細胞實驗或回顧人體暴露水平的調查方法,證明DEHP有類雌激素效應、肝毒性、腎毒性、可能引起細胞代謝紊亂、可能造成心血管系統(tǒng)障礙、可能致癌。
事實上,早在2006年9月,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第六屆“政府間化學品安全論壇”(IFCS)就曾明確提出,DEHP是致癌物質。
塑化劑對于健康的危害有相當廣泛的動物實驗數(shù)據(jù),不過對于人體的健康風險,因無法進行試驗研究,只能根據(jù)動物實驗數(shù)據(jù)來估計。
按照慣例,目前各國可容忍的60公斤成人每日攝取量范圍為1.2—8.4毫克,在這樣的塑化劑含量標準內,人體會將其以尿液、糞便等形式代謝出體外。動物試驗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DEHP在24—48小時內會隨著尿液或糞便排出體外。48小時內停止攝入含有塑化劑的產品,體內DEHP濃度會快速下降。
科學松鼠會成員、食品工程學博士“云無心”指出,就此次白酒塑化劑風波而言,DEHP的最大殘留量為1.5mg/kg,超過相關標準2倍的白酒中每升含4.5毫克,即每天喝1斤這樣的酒也還在安全線內。華南農業(yè)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柳春紅亦指出,按照當時的研究結論,每天吃20包方便面才可能存在暴露風險。
不過,目前塑化劑的風險評估中最核心的問題在于“總量暴露評估”,即人們從不同食品中攝入的塑化劑總量不明,而目前最大的風險就在于這種“不知道”。
“對于風險的評估主要考慮毒性和暴露量兩個因素。”在暨南大學食品研究所教授吳希陽看來,塑化劑對人產生危害的前提是長期、大量攝入,即使有毒性,你不接觸它,或者接觸的量在安全范圍內,一般認為是沒有危險的。"
吳希陽表示,去年臺灣塑化劑事件之所以引起轟動,一方面是涉及范圍廣,生產者人為添加;另一方面是諸如飲料、食品、化妝品等,都是我們每天接觸很多的東西,所以攝入量就很大,危害隨之變大。
不過,也并非需要對所有的塑料制品都“敬而遠之”。董金獅表示,不是所有的塑料制品都含塑化劑,一些塑料制品就是含塑化劑,也未必不安全。在塑料中,聚氯乙烯(PVC)所含的塑化劑最多。2010年國家發(fā)改委發(fā)布第9號令明確要求淘汰直接接觸飲料和食品的PVC包裝制品。符合國家標準GB9685-2008的食品包材,就基本沒多大問題。
酒鬼酒拒絕承認塑化劑超標 經(jīng)銷商未啟動退賠事宜 酒鬼酒就塑化劑事件致歉 商家已主動下架 酒鬼酒聲明道歉卻稱可放心喝 被指缺乏誠意 50度酒鬼酒證實塑化劑超標3倍 來源成迷 酒鬼酒無害說法市場不買賬 搜索更多: 酒鬼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