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總結
別讓試衣間成為
最短的那塊木板
不論是商場還是專賣店,試衣間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硬件設施,它的存在對于服飾銷售的作用不言而喻。越來越多的服飾大牌進入到購物選擇中,試衣間也依照品牌定位或商家需求呈現(xiàn)出不同的風格。然而,在商品和店內裝潢日益完美的同時,與之相配套的試衣間服務卻如同白紙上的一粒污點越來越顯得扎眼。
商場那么大,留給試衣區(qū)的空間卻總讓顧客覺得不夠。簡單的試衣間“標配”,卻沒有一家店可以配備完整。試衣服感覺像打仗,要對抗排隊試衣服的人潮,要面對動作幅度稍大就會撞墻的試衣間,要抵擋頂燈直射且毫不通風的高溫,還要忍受周遭的男女中低高音和總會漏縫的試衣簾。想要工作人員幫你換衣服,簡直就是奢求。如果試下來衣服還不合適,那真是白受了這一遭累。
管理學中有一條眾所周知的木桶原理,品牌的最大競爭力不只取決于該品牌的超群和突出之處,更取決于它的薄弱環(huán)節(jié)究竟有多薄弱。也許這些大牌在很多方面已日臻完美,但忽視了試衣間的這處“軟肋”就無法打上滿分。別讓試衣間成為最短的那塊木板,無論是試衣間的硬件配備還是人員服務,有太多小細節(jié)需要改進,而這些改變帶來的將是立竿見影的效果。
》網(wǎng)友聲音
@圍暖爐的貓:上周末去南京路上的班尼路旗艦店試穿衣服,他們的試衣間是簾子拉起來的,外面隨便誰都可以拉。我剛準備換衣服,突然簾子就被拉開來了,一個大叔站在外面說啊呀抱歉,還以為里面沒人的。差點要哭了,還好衣服還好好地穿在身上……
@樂在yoyo:淮海路上古今的服務太熱情了,我在試內衣,居然有兩個營業(yè)員進來幫你穿,真是受不了啊。
@Sunny_星晴心晴:印象中很多試衣間都很小很熱,到了夏天,一試衣服就出汗,然后總覺得自己把人家衣服弄臟了,很對不起商家呢。
@viilon-nee:對于200斤的我,試衣間都太小了!
@咖喱丹麥:我遇到過最雷人的試衣間,里面的鞋子一只是拖鞋,一只是高跟鞋。話說雖然是試衣服,可至少也讓我雙腳一樣長短才能試出衣服的效果吧!有些好的品牌的試衣間真的蠻考究的,東西齊全不說,擺放得也是格外整齊精致,細節(jié)也是很能反映出品牌的專業(yè)度。
@elingzheng:試衣間給我的總體感覺就是隱私性差,有的時候衣服還沒有試好,外面的人就敲門了,說快點,而且門也不太好。
@咿輩子de寶貝:大多試衣間都是蠻小的隔間,而且悶熱。像ZARA,GAP 還相對好一些,有的設多面鏡子,可以從不同角度看到自己,這點設計得不錯。我覺得試衣間可以借鑒下久光百貨的洗手間,每次進去都會覺得心情好一些。
@曉仙仙:碰到過一家試衣間的門很難拉上,根本用不上力,只能叫來工作人員在門外幫忙推,總算關上。接下來試好衣服,門插花了老大力也拉不開,唉,最后還將我手上皮也弄破老大一塊,那時購衣心情早就給破壞了。 美邦與ZARA供應鏈模式的差距在哪里? Zara等多家服裝品牌被曝私設暗管違規(guī)排污 ZARA要開網(wǎng)店 讓自己更“快”一點 ZARA母公司去年凈利漲12% 將在華開網(wǎng)店 歐洲成衣零售商ZARA將進駐澳洲及南非 Inditex集團旗下ZARA等7大品牌全部簽約萬科 ZARA劣質根源:快速、價格平民化的運營模式 ZARA加大投入生態(tài)環(huán)保 減少20%能源消耗 Zara在巴西開血汗工廠被處罰180萬美元 H&M、ZARA快時尚品牌基因缺陷能走多遠 ZARA國內最大門店已落戶成都樂森百貨 港交所主席擬游說Zara赴香港上市 合肥天鵝湖萬達廣場主體結構封頂 ZARA或進駐 國內服裝企業(yè)面臨優(yōu)衣庫ZARA的供應鏈之爭 快時尚H&M、ZARA、UNIQLO都是零售品牌 成都樂森百貨再變臉 商業(yè)百慕大迎來ZARA 接替樂森百貨 ZARA成都將開最大旗艦店 ZARA休閑鞋穿一個月現(xiàn)裂口 專賣店稱離柜不負責 ZARA再爆“質量門”:499元的鞋一月就壞 ZARA和H&M就像肯德基和麥當勞 搜索更多: ZARA |